第205章 平叛余威存(2/2)
这话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。卖花的姑娘抱着竹篮笑道:“可不是嘛!上次我在花市听见两个外乡人说要‘闹一闹’,还没等我去找差役,就见两个买花的后生悄悄跟了上去,后来才知道是听风司的暗线。现在啊,谁敢说句反话,都得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瞪他,这日子才能安稳嘛。”
押解的队伍渐渐走远,铁链声混着百姓的议论飘向远处。街角的茶摊前,一个穿长衫的老者捋着胡须,对身边的年轻人叹道:“当年江南叛乱,多少人家破人亡?陛下这是把‘防患于未然’做到了根上。你看这岭南,码头的船照常开,市集的买卖照常做,连荔枝的价钱都没涨一分,这才是真的厉害——不是靠杀人立威,是让想作乱的人根本不敢动念头。”
年轻人望着听风司差役消失的方向,突然指着远处的城墙上笑道:“先生您看,那‘告密箱’又多了两个!听说上个月有人举报邻居私藏兵器,官府查实后,还赏了他两匹布呢。” 老者点点头:“民心安,才是平叛最牢的根基。当年江南叛军喊着‘均贫富’,可真闹起来,最苦的还是百姓。现在陛下让听风司盯着,不让乱子起来,百姓能安稳做生意、种庄稼,谁还会跟着反贼瞎闹?”
此时的番禺县衙后堂,听风司岭南分司的主事正在翻看卷宗。桌上摊着赵三疤等人的供词,旁边放着从他们住处搜出的信件,墨迹还没干透。主事拿起一封写给南洋海盗的密信,冷笑一声:“还想勾结外人?以为能瞒过街头的茶博士、渡口的摆渡人?” 他提笔在卷宗上批下“速审速结,昭告全城”八个字,又对属下道:“把那三个盐帮头目的底细挖出来,顺便查一查南洋那边的动静,别让他们以为岭南是好捏的软柿子。”
属下领命退下后,主事走到窗边,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。夕阳把荔枝树的影子拉得很长,孩子们在树下追逐打闹,货郎的吆喝声、茶馆的评书声、码头的号子声混在一起,热闹得像一锅沸腾的糖水。他想起去年平叛时,江南的断壁残垣和哭喊声,再看看眼前的景象,轻轻舒了口气——陛下说“平叛不是目的,是为了让百姓再不用见叛乱”,此刻他才算真正懂了。
入夜后,番禺城的灯笼一盏盏亮起,映得石板路泛着暖光。听风司的差役换了便服,混在夜市的人群里,眼神警惕却不张扬。卖炒螺的阿叔一边颠着锅,一边跟客人说:“看见没?那桌穿蓝布衫的,刚才还帮我赶走了偷螺的小贼,准是听风司的。有他们在,咱晚上出摊都敢到三更!” 客人笑着举杯:“来,为了这安稳日子,干一个!”
酒碗碰撞的脆响里,谁也没注意,城墙根下的“告密箱”又被人悄悄投进了一张纸条,上面画着个模糊的船影——那是渔民发现的陌生船只,正鬼鬼祟祟地往偏僻的滩涂靠。而这张纸条,明天一早,就会出现在主事的案头。
岭南的夜,依旧暖湿,却因这无处不在的警惕,多了层踏实的安稳。就像那刚摘的荔枝,甜里带着点微酸的警醒,让人知道好日子来得不易,得好好护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