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太庙受封(2/2)
“北境之地,草原辽阔,却也苦寒;百姓质朴,却常受边患。”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,带着金石般的质感,“臣在此立誓:五年内,修通北境至中原的驰道,让粮草能三日抵京;建十座工坊,让牧民有衣穿、农夫有粮吃;练五万精兵,护得北境无狼烟。若违此誓,天地不容。”
长明灯的火苗猛地跳了跳,仿佛在应和他的誓言。宗室长者听得眼眶发红,颤声道:“北境有王如此,是苍生之福啊。”
曹林放下金印,转身时,正好对上殿外射进来的阳光。光束里浮动着无数尘埃,像北境草原上的星子。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洛阳城外,那个抱着玉玺的小皇帝仰着头问他“学堂能让穷孩子去吗”,那时他答“不仅能去,还管午饭”。此刻握着金印,才真正明白,这承诺不是随口一说——北境的孩子要上学,中原的孩子也要上学;北境的百姓要吃饱,天下的百姓都该吃饱。
走出太庙时,钟声已经停了,阳光铺满了整个广场。等候在外的北境将士齐刷刷单膝跪地,甲胄碰撞的脆响连成一片:“参见王爷!”
曹林抬手示意他们起身,金印在阳光下闪着光。他望向北方,目力所及之处,是层层叠叠的宫墙,但他的心思早已飞过这些红墙黄瓦,落在了千里之外的草原和粮田上。那里有他的弟兄,有等着他兑现承诺的百姓,有比这太庙更坚实的根基。
“回府。”曹林翻身上马,金印被他小心地揣进怀里,贴着心口的位置。
马蹄踏过广场,朝着北境王府的方向去。路过街边的粥棚时,他勒住马,看见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正排队领粥,其中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,手里攥着块烤红薯,笑得露出豁牙——那是上个月在草原上救过的牧民家的孩子,如今跟着家人来京城求学。
小姑娘看见他,举着红薯蹦蹦跳跳地喊:“北境王!先生说明天教我们算算术!”
曹林笑了,抬手挥了挥。阳光落在他的王袍上,银线绣的流云仿佛真的流动起来。他知道,这金印不是枷锁,是钥匙,能打开北境的粮仓,打开工坊的大门,打开孩子们面前的学堂——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
身后的太庙渐渐远去,钟声的余韵还在空气中飘散,但更响亮的声音已经在前方等着他:那是驰道上的马蹄声,是工坊里的锤击声,是学堂里的读书声,是属于建安元年的,崭新的声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