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弑兄血案(2/2)
太监们抖着嗓子应和,笔尖在圣旨上抖得不成样子。赵珏夺过玉玺,“啪”地盖在纸上,鲜红的印泥溅在他手背上,像刚洗过的血。
第二天一早,太子被毒杀、三皇子继位的消息传遍京城。朱雀大街上的店铺全关了门,门板上贴着的“大吉”红纸被风吹得哗哗响,却掩不住百姓们的恐慌。有胆小的已经收拾包袱,想逃出城去,却被守城的禁军拦了回来——赵珏下了令,封锁城门,不许任何人出入。
茶馆的门板缝里,刘先生扒着往外看,看见禁军拖着个喊“三皇子弑兄”的书生往刑场去,吓得赶紧缩回脖子:“造孽啊……这是要血流成河了。”
巷子里的孩子们不懂这些,却跟着唱新传的童谣,声音脆生生的,像淬了毒的针:“皇子杀太子,皇城血流成河。新帝坐龙椅,百姓日子难过……”唱到最后一句,被娘一把捂住嘴,拖进屋里狠狠打了屁股——这种话,是要掉脑袋的。
城南的杂货铺里,独眼老头正把密信塞进盐罐。信上画着颗滴血的头颅,旁边写着:“三皇子弑兄夺位,老皇帝被囚,禁军换了心腹。”这封信要快马送往断云寨,那里的人等着看京城的风向。
三日后,赵珏正式登基,改元“永昌”。登基大典办得仓促,礼乐官吹错了调子,舞姬踩掉了鞋,连祭天的祝文都念得颠三倒四。赵珏穿着不合身的龙袍,站在天坛上接受百官朝拜,目光扫过那些低着的头颅,心里却没半分喜悦——他知道,这些人心里都在骂他“弑兄篡位”。
为了立威,他下令处死了所有替太子说话的官员,刑场的血水流到街上,把青石板染成了黑红色。有个老御史被腰斩时,还在骂:“赵珏!你这乱臣贼子!断子绝孙!”
消息传到断云寨时,曹林正在看秋收的账本。听风司的密信放在旁边,那幅滴血头颅的画格外刺眼。秦先生捻着胡须,脸色凝重:“这赵珏比他爹狠十倍,却也蠢十倍——弑兄夺位,名不正言不顺,天下藩王岂能服他?”
曹林指尖在地图上京城的位置敲了敲:“他越是杀人立威,人心越散。你看这童谣,‘百姓日子难过’,已经说出了根儿。”他把密信折好,“让听风司再探探藩王们的反应,尤其是云州的赵承煜和青州的李茂——这两人,不会甘心臣服于一个弑兄者。”
议事堂外,秋雨还在下,打在廊下的水缸里,溅起一圈圈涟漪。曹林望着南方的天际,那里的云层黑沉沉的,像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。他知道,赵珏这颗沾满血的龙椅,坐不长久了。而那首在京城巷陌传唱的童谣,迟早会变成催命的鼓点,敲碎这摇摇欲坠的王朝。
此时的京城,赵珏正站在皇宫的角楼上,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。风吹起他的龙袍下摆,露出里面紧绷的铠甲——他在怕,怕藩王起兵,怕百姓造反,更怕那个远在北境的断云寨。可他不知道,他举起的屠刀,早已把自己逼上了绝路。
巷子里的童谣还在断断续续地飘:“皇子杀太子,皇城血流成河……”这一次,没人再去捂孩子的嘴,只有秋风卷着落叶,在空荡的街上打着旋,像在为这血色的黄昏,唱一支挽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