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工坊出江南(2/2)
“熟练工二两,新手一两五,干满一年加五钱。”
“什么?”沈文轩吃了一惊,“江南的织工最多一两二,你们给这么多,不怕亏本?”
技术员笑了:“沈少爷有所不知,效率提上去了,成本就降了。这些布在北方能卖高价,还愁赚不回来?再说,工钱高了,女工们干劲足,次品都少了一半呢。”
沈老爷摸着冰凉的织机金属部件,忽然叹了口气。他想起自家工坊的乱象:织机坏了要等木匠,织工们嫌工钱低偷懒,每月的次品布能堆成小山。上个月儿子从英国带回的“标准化”图纸,他还骂是“洋人的花架子”,此刻看着眼前的流水线,脸有点发烫。
走到工坊外,沈老爷望着远处的铁轨,轨道车正运着成批的棉布往码头去。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语气带着从未有过的郑重:“文轩,看到了吗?”
沈文轩点头:“爹,他们的法子确实厉害,标准化、高工钱……”
“不止这些。”沈老爷打断他,目光深远,“是他们把人当人看。你看那些女工,眼里有活干的劲,这才是最值钱的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沉了下去,“回去就把咱的工坊拆了,按断云寨的法子来。零件找铁匠铺定制,工钱提到一两八,再把那些老油子管事都辞了——咱也搞标准化!”
沈文轩愣住了,他从没见父亲这么服软过。
“爹,那可是要花不少银子……”
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。”沈老爷望着临江工坊的烟囱,那里正冒着笔直的烟,“你以为断云寨靠的是运气?人家是把算盘打在了明处,让工人和东家都划算。再不变,咱沈家的织造业,迟早要被人家吞了。”
夕阳下,临江工坊的织机声又响了起来,比刚才更欢快。女工们的笑声混在里面,像一串银铃。沈老爷带着儿子往回走,马车上,他忽然对沈文轩说:“明天去断云寨拜访一下那位陈将军,就说……我沈某人,想讨教讨教。”
马车渐渐远去,工坊里,李婶把刚领的月钱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的布兜,想着晚上给儿子做红烧肉,脸上的笑纹挤成了一朵花。织布机的“哒哒”声里,仿佛藏着无数个普通人家的好日子,正随着棉布一起,源源不断地织向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