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北境传捷报(2/2)
“难才要去。”曹林的目光锐利起来,“北境资源闭环已成,但铁矿、硫磺矿总有穷尽时,江南的丝绸、茶叶能换草原的皮毛、战马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他指着地图上的长江,“水路通,则商路通;商路通,则根基稳。临江府的铁轨,只是第一步。”
正说着,诸葛红月抱着襁褓走进来,孩子在襁褓里咂着嘴,小脸红扑扑的。“刚哄睡了,听见你们说话,过来看看。”她把孩子递给乳母,接过曹林递来的茶,“临江府的信,我也听说了。陈九能让百姓护路,可见‘民心’二字,比枪杆子还管用。”
“你这话,说到了根上。”曹林笑了,“江南士绅最重‘名声’,咱用‘公平交易’‘低税薄赋’开路,再让票号的银子跟上,不怕他们不动心。”
诸葛红月想起临行前父亲的嘱咐——江南官场水深,需步步为营。她望着窗外的雪,忽然道:“我已让人备好船,三日后出发去苏州。沈家的绸缎、钱家的茶叶,总得有人去牵线。”
曹林握住她的手,指尖触到她腕间的玉镯——那是江南样式,是她出使前特意换上的。“万事小心。江南的软刀子,比北境的马匪更难防。”
“放心。”诸葛红月眼里闪着光,“我带了十名商政司的老手,还有周先生推荐的几个江南士绅,他们懂当地的规矩,不会出岔子。”
夜深时,聚义楼的灯还亮着。曹林独自站在地图前,指尖从北境的草原滑到江南的水乡,仿佛能听见铁轨的“咔嗒”声与江南的桨声交织在一起。他知道,临江府的捷报,不是结束,是更大棋局的开始——北境的铁骑与江南的商船,终将在某一日相遇,碰撞出更壮阔的声响。
次日清晨,亲兵来报,送回信的快马已出发,陈九的回信在驿站换了三匹驿马,正日夜兼程往临江府赶。曹林站在楼前,看着铁骑营在雪原上操练,三千骑兵列成方阵,马蹄踏碎残雪,扬起的雪雾里,枪尖的寒芒比日光更刺眼。
“驾!驾!”骑兵们纵马奔驰,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,仿佛在喊着同一个声音——南下!南下!
曹林望着那片涌动的雪雾,忽然想起陈九信里的最后一句:“临江府的孩子,已会唱‘断云寨,有良田’的调子。”他笑了笑,转身回楼——江南的消息,该等,也该催了。
窗外的雪还在下,却掩不住铁骑营的蹄声,那声音里藏着的渴望,像埋在雪下的种子,只待春风一吹,便要破土而出,一路向南,直到江南的水田里,也长出断云寨的规矩与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