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一个山寨的崛起 > 第120章 修渠通铁轨

第120章 修渠通铁轨(1/2)

目录

临江府的冻土刚化到半尺深,东城外的水渠边就热闹起来。陈九让人掀掉压在渠上的断木碎石,露出底下炸得扭曲的青石——白狼流寇破城时,为了阻断水源,竟用炸药炸塌了这段百年老渠,裂口足有三丈宽,污泥混着碎砖堵得死死的,连下游的稻田都干得裂了缝。

“得赶紧修。”陈九踩着泥泞走到渠边,望着下游干裂的田垄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眼下离春耕只剩半个月,要是渠水通不了,就算百姓领了稻种,也种不出粮食。他转头对身后喊:“把老河工请来!”

不到一个时辰,老河工就带着三个徒弟赶来了。老头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,手里拄着根铜头木尺,那尺子磨得发亮,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,据说是他年轻时从河工队带出来的宝贝。

“让让,让让。”老河工拨开围观的士兵,蹲在渠边,先用木尺量裂口宽度,又让人取来长绳,一头系着石头扔进渠底,一头拉到上游,眯着眼瞅了半天。

“这渠得重砌。”他拍了拍手上的泥,对陈九说,“渠底要垫三尺厚的青石,一层石头一层灰浆,缝里得嵌进铁楔子,不然下次再炸就完了。”他又指着渠岸,“坡度千分之三,上游比下游高九寸,保证水能流到城郊那万亩田,一点不差。”

“千分之三?”陈九没听懂。

“就是每走一里地,渠底降三分。”老河工让徒弟在地上画了道斜线,“高了,水冲得太急,渠岸撑不住;低了,水流不动,下游的田还是浇不上。这数,是老祖宗传下来的,错一分都不行。”

陈九当即让人去采石场运青石,又从流民里找了几十个会砌墙的泥瓦匠,按老河工说的规矩动工。士兵们也没闲着,有的搬石头,有的和灰浆,连陈九自己都挽着袖子帮忙抬青石。老河工则拿着木尺在渠边转悠,谁砌的石头歪了半分,他上去就是一尺子:“糊弄事?这渠是养人的,不是害人的!”

渠边热火朝天时,城北的官道上也响起了叮当声。铁匠坊的孙二带着十几个铁匠,正蹲在铁轨旁忙活。铁轨是从北境运来的,一截截摆在路基上,每根都有两丈长,三百斤重,泛着冷光的轨面上还留着“断云寨制”的印记。

“孙师傅,这接口差了半分。”一个年轻铁匠举着卡尺,急得满头汗。他手里的铁轨接口比标准尺寸窄了半分,按规矩,这样的残次品得回炉重造。

孙二接过卡尺,眯着眼量了又量,眉头皱得像铁砧上的纹路:“拆下来,换根新的。”他把那截铁轨扔到废料堆,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硬气,“误差不能超半分,这是铁规矩!开春轨道车要通到聚宝市,要是接口松了,车翻了谁负责?”

年轻铁匠红着脸搬来新铁轨,这次量得格外仔细,连轨缝里的木屑都用镊子夹了出来。孙二蹲在旁边,看着他用铆钉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,又用锤子敲了敲接口,直到卡尺显示“分毫不差”,才点了点头:“这还差不多。咱断云寨的铁,就得这么硬气。”

这铁轨是曹林特意让人铺的,从临江府一直通到北境的聚宝市,全程三百里,按“标准化”规格打造,轨距三尺六寸,每根枕木间距两尺,连固定铁轨的铆钉都是一个模子铸的。孙二说,等铁轨铺完,轨道车一天就能跑个来回,运粮、运铁都方便,比马车快十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