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赋税里的民心天平(2/2)
曹林看着农户们交完粮,又围在寨门口的公告栏前看新贴的告示——那是明年的种植计划,除了土豆玉米,还加了红薯,同样是高产耐旱的作物。有人指着告示上的红薯图案问:“这东西也像土豆一样埋在土里长?”
旁边的老农接过话:“听说是的,产量比土豆还高,还能晒成干,冬天也能吃。大当家说了,明年会给咱发种子,教咱种。”
人群里响起一阵欢呼。有个年轻媳妇抱着孩子,指着粮仓的方向对孩子说:“记住了,是曹大当家让咱有粮吃、有房住的,将来长大了,要好好跟着断云寨干。”
曹林站在一旁,听着这些话,心里清楚:农户们主动交赋税,不是怕断云寨的武力,是因为他们真的得到了好处。去年盖房、修路,今年推广新粮种,断云寨做的每一件事都落在了实处,让他们觉得日子有奔头,交这点粮食心甘情愿。
收粮的队伍里,有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清溪县的县太爷,他居然也推着一辆小车,上面装着几袋粮食。“曹大当家,这是县衙的赋税。”他脸上带着难得的真诚,“今年清溪县的收成,多亏了您的新粮种和水库,县衙也该尽份力。”
曹林笑着谢了他。以前县太爷总想着少交赋税,如今却主动送来,可见断云寨的规矩已经慢慢渗透到周边的方方面面,连官府都认可了这种“付出有回报”的模式。
夕阳西下时,最后一辆粮车离开了寨门。粮仓的屋顶炊烟袅袅,那是伙房在用新收的玉米煮糊糊。曹林走进粮仓,抓起一把玉米粒,饱满的颗粒在掌心滚动,带着阳光的温度。
“把这些粮食分分类,”他对粮仓管事说,“最好的留着当种子,次一点的留着过冬,剩下的可以拿到聚宝市咱们的粮店卖掉换成银子,从纺织坊领些布匹,给弟兄们做身新衣裳。”
管事连连点头。粮仓里的土豆散发着泥土的清香,玉米穗子在墙角堆成小山,整个粮仓都透着踏实的气息。
曹林走出粮仓,看着暮色中的断云寨,灯火渐次亮起,与远处村镇的灯光连成一片。他知道,这些粮食不仅是赋税,是断云寨的底气,更是民心的分量。当农户们心甘情愿地推着粮食来,把日子的希望和断云寨绑在一起,这片土地上的根基,就再也动摇不了了。
秋风掠过田野,卷起几片枯黄的玉米叶,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粮食香。明年的种子已经备好,新的希望正在酝酿,而今年的丰收,不过是断云寨长长画卷里,又一笔饱满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