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一个山寨的崛起 > 第25章 厉兵秣马

第25章 厉兵秣马(1/2)

目录

刚蒙蒙亮,断云寨的马场就响起了马蹄声。二十名骑兵队员伏在马背上,身体随着战马的起伏轻轻晃动,手里的长枪或弯刀随着动作划出精准的弧线——这是曹林新教的“马背突刺”和“俯身劈砍”,要求人马合一,在高速奔跑中精准命中目标。

“速度再快些!出枪要狠!”石头骑着灰黑马,来回巡视,他的声音里带着沙哑,这是连日来喊口令喊的。作为骑兵队的临时队长,他比谁都清楚,这二十人肩上扛着多大的担子。

这二十名骑兵,是从长枪队、刀盾队、弓箭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——有擅长远射的弓箭手,有擅长近身格斗的刀手,还有力气大、能稳住枪阵的壮汉。他们各有所长,却都有个共同点:骑术进步飞快,短短几天就从“能骑马”练到了“能在马上作战”。

“石头哥,你看我这招怎么样?”一个年轻队员策马冲到木桩旁,俯身挥刀,精准地劈断了离地三尺的藤条,引得周围一阵喝彩。

石头却皱起眉:“劈得是准,但俯身时重心太靠前,要是战马突然减速,你会被甩下去。再来!”

队员吐了吐舌头,勒住马重新再来。骑兵队的训练就是这样,严苛到近乎苛刻——曹林说了,“战场上的敌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,平时多流汗,战时才能少流血”。

骑兵队加练的同时,寨里的其他队伍也没闲着。新招的二十名新兵被分到各队,由老兵带着从基础练起:长枪队在练“移动枪阵”,踩着鼓点前进后退,枪尖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;刀盾队在练“盾墙冲锋”,二十面藤牌连成一片,能在奔跑中撞开木桩;弓箭队则在练“骑射”,虽然还没配战马,却先在地上模拟马背动作,确保拉弓、瞄准、放箭一气呵成。

曹烈带着斥候队,每天天不亮就出发,骑着战马往苍狼岭方向探。他们穿着和山石颜色相近的灰布衫,背着弓箭和短刀,像一群灵巧的山猫,能在密林里悄无声息地穿行。每次回来,都会带回黑石部的最新动向:“他们在苍狼岭下的河谷扎了营,看规模有上千人”“昨天又有小股骑兵往南探,被咱们的暗哨引到陷阱里了”“听说丢了一百骑兵后,黑石部首领气得杀了两个传令兵”。

这些消息被曹林一一记在地图上,用红笔圈出黑石部的营地范围、巡逻路线、补给点。他知道,那支失联的百人骑兵就像一根刺,扎在黑石部的心里,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,更大的报复迟早会来。

“得再派个机灵的去黑石部营地附近打探。”曹林在议事时说,“不光要看他们的动向,还要查清楚他们的粮草够不够,有没有援军,首领是谁,脾气怎么样。”

“我去!”一个断云卫站了出来,他叫陈七,以前是个货郎,走南闯北惯了,还会说几句黑石部的方言。

曹林点头:“换上黑石部的衣服,装作逃难的牧民混进去。记住,别贪多,摸清情况就回来,安全第一。”

陈七领了命,当天就换上了件破烂的皮袍,骑着一匹不起眼的老马,往苍狼岭方向去了。他走后,曹林让骑兵队加练了“长途奔袭”和“夜间侦查”,要求他们能在两时辰内奔袭五十里,能在漆黑的夜里靠马蹄声分辨地形。

“黑石部的骑兵擅长夜战,咱们就得比他们更能在黑夜里视物、辨声。”曹林亲自带着骑兵队练夜袭,在马缰绳上系上铃铛,让队员们靠听铃铛声保持队形;又在沿途挂起火把,训练他们在明暗交替中精准出刀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