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海王系统: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> 第233章 感动瞬间:陈曦的心声

第233章 感动瞬间:陈曦的心声(1/2)

目录

暮色渐浓时,传承馆的庭院里还亮着暖黄的灯。陈曦坐在竹编秋千上,手里捧着伙伴们送的生日礼盒,指尖轻轻摩挲着孩子们剪的太阳花剪纸——纸质有些粗糙,边缘也不够整齐,却透着最纯粹的心意。晚风拂过桂花树,落下的花瓣粘在礼盒上,像撒了一层细碎的星光。这一天的惊喜与温暖,像电影片段般在她脑海里回放,那些藏在心底的话,也渐渐清晰。

一、“谢谢你们,把我的梦想,变成了我们的梦想”

陈曦想起三年前,她第一次在“忠犬联盟”面前说起非遗传承的初心时,声音还带着不确定。那时的她,手里只有一份简陋的计划书,连一个稳定的传承人合作都没有,却大言不惭地说“想让老手艺活下去,让更多人爱上非遗”。

是周教授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:“你的想法很好,非遗需要年轻人来传承,我可以帮你整理技艺资料,联系高校资源。”那时的周教授已经退休,却愿意为了她的“空想”,重新拿起笔,熬夜编写《非遗技艺图谱》;是沈亦舟拍着胸脯说“缺钱缺资源跟我说,赛车圈的朋友都能帮上忙”,哪怕最初的合作只是在赛车场摆一个小小的非遗摊位,他也跑前跑后,联系场地、设计宣传物料;是林砚舟默默帮她梳理项目流程,从选址、运营到人员培训,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,让她不用在琐碎的事务里迷失方向。

“我以前总觉得,非遗传承是我一个人的执念。”陈曦轻声对着空气说,仿佛伙伴们还在身边,“直到遇到你们,我才知道,原来一个人的梦想,也能变成一群人的坚持。你们从来没有说过‘这不可能’,只会告诉我‘我们该怎么做’,把我天马行空的想法,一点点变成现实。”

她想起成都体验店开业时,周教授带着高校学生来做非遗展演,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舞台上,拿着苗绣针线,耐心地给观众讲解针法;想起上海店遇到物流难题时,沈亦舟连夜开车去物流总部谈判,直到凌晨才带着解决方案回来;想起山区支教时,林砚舟背着装满教材的背包,跟着她一起走在泥泞的山路上,鞋子沾满了泥也毫无怨言。这些瞬间,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,却像一颗颗温暖的石子,在她心里铺成了坚实的路。

二、“你们的守护,让我敢闯,也敢回头”

陈曦低头看着礼盒里苏医生准备的血压仪,想起上个月她因为赶公益项目报告,连续熬夜三天,最后在办公室晕了过去。是苏医生第一时间赶到,给她做检查,还特意煮了山药粥,守在她身边直到她醒来。后来,苏医生每天都会来传承馆,要么给她测血压,要么带来煮好的养生茶,从来没有一句抱怨,只说“你要是倒下了,手作公益怎么办”。

还有赵村长,每次从村里来,都会提着装满土特产的竹篮——春天是刚挖的春笋,夏天是自家种的桃子,秋天是晒好的花生,冬天是熏好的腊肉。他总说“这些都是不值钱的东西,你别嫌弃”,却不知道,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礼物,比任何昂贵的补品都让她觉得温暖。

“以前我做什么事,都怕输,怕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。”陈曦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可现在我不怕了,因为我知道,不管我闯得有多远,回头时,你们一定在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