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忠犬学长:成为她的得力助手(2/2)
在林砚舟的协助下,15所高校的非遗课程都顺利推进。两周后,各高校陆续传来好消息:北邮的非遗文创设计课选课人数突破200人,超出预期1倍;复旦的非遗文化讲座场场爆满,学生们还自发成立了“非遗保护社团”;央美的学生结合苗绣技艺设计的服饰,入围了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。甚至有几家文创企业主动联系,希望把学生设计的非遗产品投入量产,收益的一部分捐赠给手作公益。
一天晚上,办公室里只剩下陈曦和林砚舟,两人还在整理课程反馈数据。陈曦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上涨的选课人数和好评率,突然停下手里的活,认真地说:“林学长,谢谢你。手作公益能把高校推广做得这么好,全靠你帮忙。要是没有你,我肯定早就乱了阵脚。”
林砚舟放下手里的笔,抬头看向陈曦,眼里满是真诚:“能帮到你,能为非遗传承做些事,我特别开心。其实我应该谢谢你,是你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有意思的老手艺,让我看到传统文化原来可以这么有活力。以后,我就是你的得力助手,不管是课程设计、高校对接,还是应急处理,你尽管吩咐,我肯定帮你做好。”
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,封面上写着“非遗进校园三年规划”。翻开第一页,里面详细列出了未来三年的目标:“第一年,完成30所高校的非遗课程覆盖,培养50名高校非遗传承骨干;第二年,联合高校举办‘全国大学生非遗文创大赛’,建立高校非遗文创孵化基地;第三年,打造‘青衿非遗’品牌,让学生设计的产品走进商场、超市,实现市场化运作。”每一项目标算都做了初步估算。
陈曦接过规划,指尖拂过那些工整的字迹,心里满是感动。她知道,林砚舟已经不仅仅是“帮忙”,而是真正把非遗传承当成了自己的事,把她的目标当成了自己的目标。有这样一位“忠犬学长”做助手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她都有底气去克服;有他在身边并肩同行,非遗传承的路也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后来的日子里,林砚舟依旧忙碌在高校和手作公益之间。他会提前三个月和高校对接下学期的课程安排,会带着学生志愿者去传承人家里学习技艺,会熬夜修改文创产品的设计稿,会耐心回复每一位学生的咨询。他用自己的专业、热情和责任心,为非遗传承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和社会的桥梁,也用行动诠释了“得力助手”的真正含义——不是在需要时才伸出援手,而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,始终陪伴在侧,一起为共同的理想努力。
陈曦常常看着林砚舟忙碌的身影,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庆幸。她知道,有这样一位伙伴在身边,手作公益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,那些沉睡的古老技艺,也一定会在他们的努力下,在年轻一代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,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