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海王系统: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> 第206章 忠犬赛车手:退役,专注陪她

第206章 忠犬赛车手:退役,专注陪她(2/2)

目录

他立刻联系之前的赛车装备供应商,寄来几卷细尼龙线。玉奶奶按照他的建议,在传统织锦纹理中加入尼龙线,织出的成品不仅保留了傣族织锦特有的孔雀纹样,还能承受反复拉扯,耐磨度提升了三倍。玉奶奶拿着织好的布料,笑得合不拢嘴:“沈小伙子脑子活络,这办法能让我们的织锦卖得更好,村里的年轻人说不定就愿意回来学了!”

白天,沈亦舟跟着村民去山上采摘染织用的蓝靛草,背着比自己还高的竹筐,走在泥泞的山路上,脚步却格外轻快,还不忘用手机记录蓝靛草的生长环境、采摘时机;晚上,他和陈曦在作坊里整理傣族织锦的濒危纹样——他负责用专业相机拍摄纹样细节,标注尺寸和色彩参数;陈曦则记录玉奶奶口述的针法技巧,常常忙到深夜,作坊里的煤油灯映着两人专注的身影,成了村寨里最温暖的风景。

有一次,玉奶奶红着眼眶说,作坊因为资金不足,下个月可能要关闭,村里的年轻人都打算去城里打工。沈亦舟立刻掏出手机,联系之前的赛车赞助商,详细介绍傣族织锦的工艺价值和困境。没想到当天下午,赞助商就回复愿意提供20万元扶持资金,还帮忙对接了电商平台。沈亦舟又手把手教村民开直播,教他们怎么展示织锦的制作过程、怎么介绍纹样背后的故事。第一次直播时,他还亲自出镜,穿着傣族服饰,拿着织梭演示基础织法,短短两小时就吸引了上百万观众,带动作坊的订单量翻了三倍。村里的年轻人看到希望,纷纷放弃了去城里打工的念头,回到作坊跟着玉奶奶学织锦。

回到城市后,沈亦舟又马不停蹄地推进“非遗+体育”文创项目。他带着竹编传承人王师傅去赛车技术实验室,用专业仪器测试不同竹丝的透气性、抗震性,反复调整竹编纹理的密度,最终确定在运动头盔内衬加入一层薄竹编——既减轻了头盔重量,又能增强透气性,夏天佩戴也不会闷热;他还和李阿婆一起设计运动服,将苗绣的“百鸟朝凤”纹样绣在运动服的领口、袖口,用的是改良后的“短针绣法”,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不会影响运动时的伸展;每当陈曦在文创设计上遇到瓶颈,他总能从赛车手的角度提出独特建议:“把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用到竹编收纳盒上,侧面设计成弧形,既能节省空间,又能增强承重”“用赛车座椅的人体工学数据,优化非遗元素靠垫的弧度,坐着更舒服”。

“非遗+体育”文创产品发布会当天,沈亦舟穿着绣有苗绣纹样的运动服,手里拿着竹编内衬的运动头盔,站在台上,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傣族织锦、龙泉青瓷的制作视频。“这些产品不只是运动装备,更是非遗传承的载体。”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,目光扫过台下的嘉宾、媒体和非遗传承人,“以前我用赛车速度传递激情,现在我想用心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。未来,我会和陈曦一起,跑遍更多村寨,挖掘更多濒危技艺,让老手艺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。”

发布会结束后,陈曦看着沈亦舟被记者和合作伙伴围住,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,从竹编头盔的制作工艺,到傣族织锦的传承困境,再到未来的非遗推广计划,他都如数家珍。阳光透过会场的玻璃窗洒在他身上,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。陈曦突然想起他退役那天说的话:“赛道的终点,是我陪你做非遗的起点。”她打开系统面板,沈亦舟的好感度稳定在150\/100,“极速忠犬”模式的提示旁多了一行新的注解:“以陪伴为承诺,以传承为使命,将个人热爱融入共同理想”。

夕阳西下时,沈亦舟牵着陈曦的手,走过摆满非遗文创的展示区。玻璃展柜里,苗绣赛车钥匙扣、竹编头盔模型、傣族织锦运动背包整齐排列,每一件都闪耀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光芒。他指着展柜里的龙泉青瓷迷你赛车模型,眼里满是期待:“接下来我们去浙江龙泉,跟着青瓷艺人学拉坯、上釉;然后去四川蜀绣之乡,看看能不能把蜀绣和赛车服结合起来。说不定以后,我们还能把非遗元素带到奥运会的运动装备上,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!”

陈曦笑着点头,心里满是踏实与温暖。她知道,沈亦舟的退役不是结束,而是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。他们会一起走过更多村寨,遇见更多坚守非遗的艺人;会一起解决资金短缺、传承人断层的难题;会一起把苗绣、竹编、织锦这些老手艺,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文创产品。而这份“忠犬”般的陪伴,早已超越了爱情,成为彼此共同守护非遗传承的坚定力量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他们并肩同行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没有传承不了的技艺——那些沉睡的古老手艺,终将在他们的努力下,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重新绽放光芒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