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海王系统: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> 第178章 好感度+8:顶流的专属时光

第178章 好感度+8:顶流的专属时光(1/2)

目录

“手作传承计划”进校园活动进入倒计时一周,陈曦在传承馆的资料室里埋首整理老艺人的技艺教学手册。桌上摊着厚厚的文件,从苗绣的基础针法图解到竹编的经纬编织教程,每一页都需要仔细核对细节,确保教给孩子们的内容准确易懂。手机在桌面轻轻震动,屏幕上跳出陆星辞的名字,附带一条简短却透着期待的消息:“明天上午有空吗?想带你去个地方,关于纪录片后续推广的,对你整理进校园的教学资料或许也有帮助。”定位栏里,城郊“青釉瓷坊”的地址格外显眼。

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陆星辞的车就停在了传承馆楼下。他没有穿平日里出席活动的精致西装,而是换上了一件宽松的白色卫衣和浅灰色牛仔裤,鸭舌帽压得很低,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,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,褪去顶流的耀眼光环后,多了几分邻家男孩的亲切感。“特意选了早上九点前出门,这时候老街人少,不会被认出来,能安安静静待一会儿。”他帮陈曦拉开副驾车门,一股淡淡的柠檬香扑面而来——车里放着她喜欢的轻音乐,副驾储物格里整齐地摆着几盒柠檬味薄荷糖,“知道你早上整理资料容易犯困,这个含一颗能提神,我特意买的无糖款,不影响你中午吃饭。”

车子缓缓驶进城郊的老街,青石板路两旁的老房子透着岁月的痕迹,偶尔有早起的老人坐在门口晨练,空气里弥漫着早餐店飘来的豆浆香气。最终,车停在一间挂着“青釉瓷坊”木牌的老房子前。木门斑驳,门环上缠着一圈绿色的藤蔓,推开时发出“吱呀”的轻响,院子里的几棵桂花树正开得热闹,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,像撒了一层金粉。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石凳上,手里捧着一碗釉料,正用小勺细细搅拌,看到两人进来,立刻笑着起身:“星辞来啦!这位就是你常说的陈曦吧?快进来坐,我刚泡好的桂花茶还热着呢。”

“张爷爷,这是陈曦,我们手作公益的负责人,也是我纪录片里很多故事的‘灵感来源’。”陆星辞走上前,自然地帮张爷爷接过手里的釉料碗,语气里带着熟稔的亲昵,“张爷爷是景德镇非遗青釉技艺的传承人,我爷爷年轻时候跟他一起学过陶艺,算是世交了。”

张爷爷热情地拉着陈曦的手,带她参观瓷坊的里间。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青釉瓷器,从温润的碗碟到精致的摆件,每一件都透着淡淡的青色,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瓷器上,像给釉面镀了一层细碎的银辉。“星辞这孩子,前阵子特意来瓷坊待了三天,跟着我学青釉的基础技艺。”张爷爷拿起一件青釉茶杯,递给陈曦,“他说要把青釉技艺拍进纪录片里,还总问我‘怎么才能让年轻人喜欢上这老手艺’,心思细得很,一点都没有明星的架子。”

陆星辞站在一旁,耳尖微微泛红,却还是认真地补充:“我之前拍纪录片时,总觉得少了些‘老艺人与年轻传承者’的互动片段,显得有些单薄。张爷爷愿意教我们青釉的基础技艺,我们可以拍一组‘师徒传承’的短片,放进纪录片的番外篇里——既能让观众看到传统技艺的学习过程,又能传递‘传承不分年龄’的理念。而且张爷爷还答应,进校园活动时,他会带着青釉原料去,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青釉小吊坠,这样孩子们能亲手触摸、制作传统瓷器,比单纯看资料更有意义。”

陈曦接过青釉茶杯,指尖触到瓷面的瞬间,细腻温润的质感让她忍不住惊叹。杯身上没有复杂的花纹,只在杯底刻了一个小小的“张”字,却透着手工制作的独特温度。“这个想法太适合进校园活动了!”她抬头看向陆星辞,眼神里满是惊喜,“我们之前准备的都是刺绣、竹编这类相对容易上手的技艺,孩子们对瓷器的了解很少。要是能让他们亲手做青釉小吊坠,不仅能体验陶艺的乐趣,还能了解‘釉料’这种传统工艺,刚好能丰富教学内容。”

接下来的一上午,两人跟着张爷爷沉浸式学习青釉技艺的基础流程。从揉泥开始,张爷爷教他们如何判断陶土的湿度——“捏在手里不粘手,松开后能轻轻回弹,就是最合适的状态”;拉坯时,陆星辞坐在陶轮前,双手小心翼翼地扶住陶土,却还是因为力道控制不好,让陶土歪歪扭扭地塌了下去。他没有气馁,反而笑着让陈曦帮忙拍下来:“这段‘失败花絮’刚好能放进纪录片,让大家看看,学习传统技艺不是一帆风顺的,这样更真实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