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海王系统: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> 第132章 教授的温柔:细节里的爱意

第132章 教授的温柔:细节里的爱意(2/2)

目录

“这些都是我和研究生们一起做的,材料都是环保的,比如灯笼用的是再生纸,香囊的布料是旧衣服改造的,既能教孩子们知识,又能传递‘环保’的理念。”周教授拿起一个淡蓝色的香囊,递到陈曦面前,香囊上绣着一朵小小的莲花,针脚虽然不算特别精致,却格外整齐,能看出制作时的耐心。“这个是我亲手做的,里面装的是艾草和薄荷,都是我在老家院子里种的,晒干后香味能保持很久,既能驱蚊,又能提神。你平时总在工作室熬夜,带在身边正好。”

陈曦接过香囊,凑近闻了闻,清新的草药香混着淡淡的布料气息,让人心里莫名安定。她突然注意到,香囊的挂绳是用两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——一种是她上次见面时穿的淡蓝色连衣裙的颜色,一种是教授常穿的灰色中山装的颜色,显然是教授特意为她搭配的。这样细微的观察,比任何华丽的礼物都更让人感动。

“对了,我还整理了一份‘节日教育书单’。”周教授又从桌上拿起一张手写的书单,上面列着从绘本到科普读物的各类书籍,从适合低年级孩子的《中国传统节日故事》绘本,到适合高年级孩子的《节日里的中国》科普书,甚至还有适合教师阅读的《乡村节日教育方法论》。“这些书都是我从图书馆和旧书市场淘来的,有些绝版书我还找出版社复印了副本。我已经跟出版社联系好了,他们愿意以成本价给乡村学校供货,比市场价低40%。每本书的扉页上,我都会写一句节日寄语,比如‘愿你在传统里看见温暖’‘愿节日的快乐伴你成长’,给孩子们留个纪念。”

两人一起讨论课程调整细节时,陈曦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一条提示,暖金色的光晕在屏幕上缓缓流动:“检测到周明远教授通过‘乡土资料收集’‘手工教具制作’‘个性化教案标注’‘地域差异适配’,深度践行‘细节里的爱意’承诺,情感联结与教育资源整合度达到新高度。周明远好感度+16(当前227\/100),触发‘文化传承’特殊buff——后续师范大学将为‘生态计划’专属培养‘乡村节日教育专项教师’,每年输送20名毕业生;同步开放古籍室资源,允许复制珍稀民俗文献用于课程开发,助力乡村传统节日教育持续迭代。”

不知不觉到了中午,周教授留陈曦在学校食堂吃饭。他特意点了几样清淡的菜:清蒸鲈鱼、清炒时蔬、山药排骨汤,都是陈曦喜欢的口味。吃饭时,他还不停地给陈曦夹菜,眼神里满是关切,像家里的长辈一样:“多吃点,你平时工作忙,总顾不上吃饭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可不能累坏了。”他还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保温饭盒,里面装着自己做的咸菜:“这是我老伴腌的萝卜干,配粥吃特别香,你带回去,早上没时间做饭的时候,配着粥吃很方便。”

离开古籍室时,周教授送陈曦到紫藤花长廊口,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:“里面是我给你带的几本书,都是关于乡村教育的经典着作,比如《陶行知乡村教育论集》《中国乡村教化史》,里面有我的批注,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。还有这个,是我孙子画的节日漫画,他今年上小学二年级,画的都是孩子们眼里的节日场景,你可以给试点学校的孩子们看看,说不定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。”

陈曦接过布袋子,感觉沉甸甸的,不仅是因为里面的书籍和漫画,更是因为教授满满的心意。看着周教授渐渐远去的背影,他的脚步有些缓慢,却依旧挺拔,阳光透过紫藤花的缝隙落在他身上,像是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。

她突然明白,周教授的温柔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表达,而是藏在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里——是记得她喜欢喝温水,特意带来的绿茶;是为了让课程更贴合乡土,翻出四十多年前的旧藏资料;是亲手制作香囊时,特意搭配的两种颜色的线;是考虑到地域差异,手写的“调整建议表”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,却蕴含着最真挚的爱意与关怀,既有对乡村教育的深情,也有对她的珍视。

这份温柔,像春雨润物般无声,却能滋养人心。它让陈曦更加坚定,要和周教授一起,把乡村传统节日教育做得更好,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,不仅能学到知识,更能感受到传统里的温暖与力量,让文脉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延续下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