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 御前决断(2/2)
崇祯沉默片刻,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新的密奏上。“三岔河口……三百精骑……内应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手指在“广宁西哨垒”几个字上重重一点。若此讯为真,则边关危在旦夕!若为假……那杜文钊其心可诛!
但几乎同时送达的军报——金军粮队被焚——却侧面印证了杜文钊情报的部分真实性!哪有这么巧的事?
权衡。帝王心术,在于权衡。
良久,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厉色。他猛地站起身,吓了王之心一跳。
“传朕口谕!”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,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,“一、令骆养性,对杜文钊暂缓缉拿,严密监控,许其便宜行事,但一举一动,必须及时密报! 朕要看看,他到底能钓出多大的鱼!二、以六百里加急密谕孙承宗,加强三岔河口至广宁西一线戒备,密查军中内应,但有异动,宁可错杀,不可错放! 三、广宁粮队被焚一事,对外宣称马匪所为,暗中给朕查,是谁的手笔!四、宫内……(他顿了顿,语气更冷)给朕继续盯紧,但有蛛丝马迹,即刻密奏,不得有误!”
这是一招险棋!既给了杜文钊一定的活动空间,让他继续充当搅浑水的鲶鱼,甚至可能破坏金军的阴谋;又将其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,随时可以收回绞索。同时,边关得以及时预警,宫内暗流继续彻查。
“奴才遵旨!”王之心重重叩首,立刻转身,悄无声息地退出暖阁,前去传达这几道将掀起无数波澜的旨意。
暖阁内,崇祯独自一人,走到窗前,望着紫禁城沉沉的夜色。他手中仿佛握着两条线,一条牵着远在关外、生死一线的杜文钊,另一条牵着藏于深宫、不知是谁的蠹虫。这两条线,都可能随时断裂,也可能……引爆整个朝局。
“杜文钊……”崇祯低声念着这个名字,眼神复杂难明,“你最好真的是一条能咬死豺狼的恶犬,否则……”后面的话,消散在冰冷的夜风中。
紫禁城的这一夜,注定无人安眠。而远在山海关外的杜文钊,并不知道,他的命运,再次于这九重宫阙之内,被推向了一个更加莫测的深渊边缘。皇帝的“暂缓缉拿”与“便宜行事”,既是机会,也是更致命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