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朝堂论功休养策,文武相争留悬念(2/2)
周渭立刻反驳:“越国公此言差矣!太祖征契丹时,民有余粮、兵有锐气,与今日江南窘境截然不同!若强行征战,恐未败赵宋,先失民心!” 文官们纷纷附和,丹陛之上顿时分成两派,争论声渐起,连殿外的阳光都似被这紧张气氛逼得黯淡了几分。
陈琅立于一旁,面色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争论。他深知武将们的战意源于袍泽之仇,也理解文官们的担忧出自社稷安危,只是此刻的江南,确实经不起再一场大规模战事。他正欲开口调和,却见一道青色身影突然从宗室队列中走出,打断了殿内的争执。
三、稚子发声:荣王出列驳休养,朝议未决留悬念
“诸位卿家且慢!” 柴熙诲身着荣王锦袍,小小的身影站在丹墀中央,虽不及众臣腰间高,却挺直了脊背,眼神锐利如出鞘的短刃。满殿文武皆愣住了 —— 谁也没想到,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朝议,竟会被八岁的太子打断。
柴宗训亦有些惊讶:“熙诲,你有何话要说?”
柴熙诲抬眼望向陈琅,又扫过争论不休的文武百官,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义父的休养策,孩儿以为…… 不妥!”
此言一出,殿内瞬间鸦雀无声。陈琅眉头微蹙,心中掠过一丝不安 —— 他原以为经紫宸殿议事,柴熙诲已明白 “文武并重” 之理,却没想到这孩子竟会在朝堂之上,公然反驳自己的休养策。
李重进眼中却闪过一丝喜色,上前一步:“荣王殿下有何高见?但说无妨!”
柴熙诲没有看武将们,而是直视着柴宗训,语气恳切却带着少年人的执拗:“陛下,孩儿在寿州亲眼所见,赵军虽退,却仍在黄河南岸囤积粮草;契丹虽撤,却在边境陈兵,对燕云之地虎视眈眈。若我大周休养生息三年,赵宋便能练出十万新兵,契丹亦可集结五万铁骑 —— 届时,不是我军北伐,而是敌军南下!”
他抬手摸向袖中,似要取出什么,却在触及那叠火器草图时又缓缓放下,转而道:“孩儿并非反对安抚流民、修复水利,只是不该‘停扩军、缓北伐’。可先练两万精锐火器营,一边护佑流民修水利,一边防备赵宋袭扰 —— 既不耗民力,又能保持战力,岂不比坐以待毙更好?”
满殿文武皆沉默不语。文官们没想到,八岁的荣王竟能有如此见识,既顾及民力,又不废军事;武将们则暗暗点头,觉得这提议正合心意。陈琅看着柴熙诲眼中的光芒,既欣慰这孩子的谋略,又担忧他对 “战力” 的执念仍未消减。
柴宗训看着阶下的弟弟,又望向陈琅,一时不知该如何决断。晨光透过殿窗,在丹墀中央投下一道光斑,恰好笼罩着柴熙诲的身影,那小小的身躯,竟似隐隐有了几分执掌朝局的气势。朝议至此,不仅未达共识,反而因荣王的突然发声,陷入了更深的纠结之中 —— 是依陈琅之策彻底休养,还是按柴熙诲之议 “以战养防”,成为了摆在大周君臣面前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