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周皇商 > 第317章 晋王疑云笼朝野,密令探子窥南都

第317章 晋王疑云笼朝野,密令探子窥南都(1/2)

目录

一、汴京暗流:斥责生隙,私结党羽

显德十四年三月中旬,汴京紫宸殿的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。赵匡胤将江北、泗州的战报摔在案上,墨汁溅染了 “损失战船五艘,折兵两万” 的字句,目光如刀般扫向阶下的赵光义:“都是你出的‘两面夹击’主意!如今损兵折将,江南防线愈发稳固,你说,该如何收场?”

赵光义单膝跪地,头埋得低低的,指甲却悄悄掐进掌心。他知道,兄长是在迁怒 —— 石守信、曹翰皆是兄长亲信,战败的罪责,最终却要算到他这个 “出谋划策者” 头上。“臣…… 臣罪该万死。” 他声音带着刻意的颤抖,心中却翻涌着不满:若不是赵匡胤急于登基,失了民心;若不是石守信指挥不力,怎会落到这般境地?

退朝后,赵光义并未回府,而是绕到宫城西侧的僻静巷弄,走进一间挂着 “曹记布庄” 招牌的小院。院内,曹翰正焦躁地踱步,见他进来,立刻迎上前:“王爷,陛下今日……”

“别提了!” 赵光义打断他,坐在桌边猛灌一口茶,“兄长把战败的罪责全推给我,若不是我还顶着‘晋王’的头衔,怕是早已被他治罪!” 他看向曹翰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“曹将军,你我都是跟着兄长打天下的,如今他登基为帝,却只信任石守信、高怀德,你甘心吗?”

曹翰心中一动 —— 他在泗州战败后,赵匡胤虽未治罪,却夺了他 “殿前司副都点检” 的兵权,让他闲赋在家,早已心怀不满。“王爷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如今江南未平,契丹虎视眈眈,兄长却刚愎自用。” 赵光义压低声音,指尖在桌上画了个圈,“若我们能掌控兵权,待时机成熟,未必不能……” 话未说完,却已让曹翰心领神会。两人密谈至深夜,曹翰最终答应,暗中联络对赵匡胤不满的将领,为赵光义积蓄力量。

离开布庄时,赵光义望着汴京的夜空,嘴角勾起冷笑。他从袖中摸出一枚青铜令牌,递给心腹侍卫:“传我密令,让‘影卫’选出百名精锐,伪装成难民、商贩,混入金陵。务必查探清楚江南的兵力、粮储,还有陈琅的动向 —— 若能拿到有用的情报,本王重重有赏!”

侍卫躬身领命,消失在夜色中。赵光义知道,掌控金陵的情报,不仅能在赵匡胤面前 “将功赎罪”,更能为自己日后夺权,埋下重要的棋子。

二、金陵谍影:伪装潜行,暗探虚实

三日后,金陵城的南门外,一队 “难民” 正排队入城。为首的是个满脸风霜的中年汉子,自称 “王二”,带着妻儿和十几个同乡,说是从宿州逃来的,家乡被赵党士兵抢掠,只能来金陵避难。守城的士兵检查了他们的路引,见是楚无声亲自签发的 “安置凭证”,便放他们入城。

可没人知道,这 “王二” 正是赵光义派来的影卫统领,他身后的 “同乡”,也都是身怀武艺的探子。入城后,他们兵分三路:一部分混入安置营,假装垦荒,打探江南的粮储;一部分在南市租下摊位,装作商贩,观察金陵的商业与兵力调动;还有一部分则盯着陈国公府和金陵皇宫,试图摸清陈琅的动向。

安置营内,“王二” 扛着锄头,跟着农户们开垦荒地。他看似在卖力干活,眼睛却在暗中观察 —— 粮囤里的糙米堆得满满当当,伙计们正忙着给百姓称粮,丝毫没有 “粮荒” 的迹象;远处的军器局外,运粮车源源不断地进出,显然是在为军队储备粮草。他悄悄记下这些,趁夜将情报写在密信上,藏在发髻里,准备传给城外的联络人。

南市的绸缎庄内,另一名探子 “李四” 正假装买布,与掌柜闲聊:“掌柜的,最近金陵怎么这么多当兵的?是不是要打仗了?” 掌柜一边给客人量布,一边随口答道:“是要防备赵党呢!不过你放心,咱们有陈国公在,还有杨将军的水师,赵党打不过来。对了,听说杨将军的水师最近要去南洋,好像是去买粮,你说咱们金陵的粮是不是不够了?”

“李四” 心中一动,连忙追问:“真的?杨将军什么时候出发?” 掌柜却摇了摇头:“具体时间我也不知道,是听军器局的人说的。” “李四” 假装失望,心中却窃喜 —— 若能截获杨延玉的水师,不仅能断江南的粮道,还能拿到军功,在赵光义面前邀功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