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宏图未展南征愿,暗涌先惊汴阙天(1/2)
显德九年夏。
汴京皇宫御书房内,久违的阳光穿透窗棂,直直洒在摊开的南汉舆图上。鎏金蟠龙纹铜香炉里,龙脑香袅袅升腾,与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气息,交织出一股独属于宫禁的味道。
柴荣身着宽松龙袍,在符后搀扶下,缓步挪至案前。久病的身躯让他每一步都似在丈量生命的刻度,袍角扫过青砖,带起细微的簌簌声响。虽仍需倚着桌沿才能勉强站稳,但他的脸色比上月多了几分红润,眼中闪烁着对一统天下的炽热渴望 —— 那光芒宛如穿透病体的星火,在苍白面容下燃烧得格外灼人。
“你们看……” 柴荣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,落在舆图上 “广州” 位置,指尖缓缓划过邕州、桂林标记,语气虚弱却透着坚定,“南汉刘鋹沉迷酒色,滥用酷刑,岭南百姓早就盼着王师南下。朕若能再起身,便亲率禁军主力,与杨业南北夹击,不出半年,定能让岭南归入大周版图。到那时,蜀地的茶、江南的盐、岭南的珠玑,就能贯通南北,百姓再无战乱之苦。” 话未说完,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符后慌忙递上丝帕,上面洇出几点暗红血迹,却被她不着痕迹地掩入袖中。
王朴立于左侧,望着柴荣眼中的期许,躬身附和:“陛下圣明!如今杨业已在岭南筑牢防线,泉州水师也已进驻广州湾,南汉水师不敢轻举妄动。只要陛下身体好转,臣愿辅佐陛下亲征,一举平定南汉!” 这位素以谋略着称的枢密使,此刻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—— 他比谁都清楚,朝堂暗流从未平息,而陛下的病体,正是那些野心家眼中的裂缝。
符彦卿上前一步,语气铿锵:“禁军已整训完毕,李重进、韩通的部队随时可调动。若陛下亲征,臣愿留守汴京,确保中枢安稳,不让赵氏有可乘之机!” 这位手握重兵的国丈,腰间玉带扣上的螭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将门世家的威严。刻意加重的 “赵氏” 二字一出,殿内空气瞬间凝固,众人皆知,这个姓氏早已成为朝堂禁忌。
陈琅捧着一本账册,补充道:“陛下,臣已启动平安票三期发行,此次以青州海盐为担保,与横海军达成协议 —— 横海军协助推广平安票,募集的资金按八二分成,横海军得二成用于防务,八成归入北面行营招讨军饷。目前已募集白银三十万两,足够支撑亲征南汉的前期军费。待岭南平定,还可将海盐与交子结合,进一步盘活南疆经济。” 说话间,他的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账册封皮,那上面 “天下大同” 的烫金字样,在光影中忽明忽暗。
柴荣闻言,欣慰一笑,轻轻拍了拍陈琅的肩膀:“仲才总能为朕分忧。有你掌财权,朕亲征便无后顾之忧。”
御书房内一时充满对一统天下的期许,阳光落在舆图上,仿佛已将岭南的土地,提前纳入了大周的疆域。
然而这份温馨与期许,很快就被一份密报打破。
“陛下,臣有急报!” 符彦卿突然从袖中掏出一份密报,脸色凝重,“方才收到巡逻队奏报,石守信在汴京暗中联络禁军下级军官,每拉拢一人,便赏银五十两,目前已有十余位校尉收下银子;另外,探闻局查到,江南盐商周万财等人,已将十万两白银秘密运往同州,支援赵匡胤!” 密报展开,细密的蝇头小篆在阳光下跳动,仿佛无数蚂蚁啃噬着大周的根基。
柴荣接过密报,手指划过 “石守信”“十万两白银” 的字样,脸色瞬间阴沉下来。他紧紧攥住舆图一角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胸口剧烈起伏,忍不住咳了两声,却一言不发 —— 他本以为,经过中枢制衡,赵匡胤已无力掀起波澜,却没想到,对方竟在暗中拉拢禁军、囤积资金,离谋反只差一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