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周皇商 > 第179章 陈琅亲赴飞山寨 以信换信建互市

第179章 陈琅亲赴飞山寨 以信换信建互市(2/2)

目录

当日,“五溪盟约” 敲定:大周承认飞山蛮对五溪山地的管辖权,不驻军、不征税;在古驿镇设互市,皇商司供铁器、盐茶,蛮人供药材、木材,税率十税一;选二十名蛮人少年赴荆南求学。潘金盛亲自将盟约刻在石碑上,立在神树坪残桩旁:“这石碑为证,谁也不能反悔!”

盟约签订后,皇商司的物资很快送到飞山寨。五百件铁犁、三千石粟种堆在寨前,廖承嗣手把手教蛮民使用铁犁 —— 此前蛮人用木犁,一天只能耕半亩地,铁犁一上手,一天能耕两亩,蛮民们兴奋地围着铁犁,争相尝试。

潘金盛派次子潘金亮协助管理互市。古驿镇的互市开张当日,蛮民们扛着药材、木材赶来,用五斤茯苓换了一把铁斧的老蛮农,当场劈了根木头,看着整齐的切口,激动得落泪:“活了六十岁,第一次用这么快的斧子!” 还有蛮妇买了平价盐,回家给孩子煮了一锅咸粥,孩子捧着碗,连喝三碗,说 “比过年还香”。

陈琅在山寨的三个月,没闲着。他跟着潘金盛去各个山寨巡查,见有的山寨缺粮,就从皇商司调粟种;见蛮人用竹筒装水,就教他们做陶罐;甚至跟着蛮兵去打猎,学会了辨认山地草药。有一次,山寨里的孩子得了急病,陈琅让石娃从荆南调来了药材,救了孩子的命,蛮民们对他的态度,渐渐从敌意变成了接纳。

三个月期满,互市运转得有条不紊,蛮民的粟种也长势喜人。潘金盛亲自送陈琅下山,走到寨门口时,他突然从腰间解下一把短刀,递给陈琅:“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刀,能劈铁。你是第一个敢留在山寨的中原官,我信你。往后五溪有难处,还望陈总掌事多帮衬。”

陈琅接过短刀,刀柄上还留着潘金盛的体温。他点头:“只要蛮人不袭扰汉民,大周永远是五溪的后盾。”

下山的路上,石娃忍不住问:“总掌事,您就不怕潘金盛真的杀了您?”

陈琅望着远处的互市,那里已经有蛮民和汉民在笑着交易,声音里满是释然:“怕,但我更怕再打仗 —— 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蛮人,谁不想安稳过日子呢?”

此时的古驿镇,潘金亮正跟廖承嗣核对互市账本,蛮民们用换来的铁斧修缮房屋,孩子们围着刚送来的粟种,叽叽喳喳讨论着明年种在哪里。阳光洒在互市的货架上,铁器闪着光,盐袋堆成小山,曾经剑拔弩张的五溪,终于有了烟火气。

而汴京的柴荣,接到陈琅的奏报后,笑着对王朴道:“陈琅这小子,总算学会了‘以信换信’。五溪之事,比打一场胜仗更有意义。”

王朴点头:“是啊,统地易,统心难。陈琅用互市和诚意收服蛮心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往后再治理边疆,也有了范例。”

荆南的春风里,陈琅站在古驿镇的互市旁,看着蛮民与汉民友好交易的场景,忽然觉得,之前的惨败、被扣为人质的风险,都值了。他想起廖仁裕说的 “顺俗而治”,终于明白,真正的统一,不是靠刀枪,而是靠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 —— 不管是中原人,还是蛮人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