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周皇商 > 第171章 钱塘斡旋赐铁卷 钱氏纳土归大周

第171章 钱塘斡旋赐铁卷 钱氏纳土归大周(1/2)

目录

杭州州衙的暖阁里,檀香如青烟般缭绕着梁上 “吴越承运” 的匾额,却始终驱散不了厅内凝滞压抑的气氛。钱俶紧握着那只青瓷茶杯,指腹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杯沿的冰裂纹 —— 这只杯子是祖父钱镠传下的旧物,承载着钱氏三代守护吴越的荣耀,此刻却仿佛也被江南料峭的春寒浸透,脆弱得好似随时都会碎裂。

厅中三人的身影在青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暗影,各自的装束与携带之物无声诉说着来意。陈琅身着玄色官袍,庄重威严,他身旁锦盒里的丹书铁卷在黯淡的光线中泛着神秘而夺目的光泽;边镐身披甲胄,甲片间的铜钉在微光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芒,昭示着背后军事力量的威慑;宋齐丘则穿着朴素的青布袍,衣角还沾着刚从城外带来的草屑,仿佛带着民间最真实的气息。

“陈总掌事昨日说‘吴越孤悬’,” 钱俶率先打破沉默,声音虽刻意沉稳,却仍难掩其中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可钱氏守吴越三代,向来以仁治国,百姓安居乐业,岁岁按时向朝廷纳贡,怎就成了‘孤悬’之境?”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甘与疑惑,更有对钱氏基业的深切忧虑。

陈琅并未急于回应,而是缓缓打开锦盒,动作轻柔地将丹书铁卷展开。泛黄的绢面上,“钱氏宗室世代免死,吴越百姓永免苛捐” 十六个朱笔大字赫然在目,字迹刚劲有力,下方鲜红的御印鲜艳夺目,仿佛一颗沉甸甸的定心丸,重重砸在暖阁压抑的氛围中。“钱王所说的‘安居’,真的是百姓心中所求的安居吗?” 陈琅抬手指向窗外,语气沉稳却暗含深意,“去年南唐攻打吴越之时,杭州城外的农户为躲避兵灾,被迫逃进深山,只能以树皮充饥;如今皇商司在城外开设惠民盐铺,百文一斤的平价盐,引得农户们甘愿排起长队购买,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。”

边镐见状,上前一步,身上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,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凝滞。“钱王,末将在濠州驻守三年,见过太多兵荒马乱、生灵涂炭的惨状。南唐投降的士兵在跟随我军整训时,最大的心愿不过是‘家人免徭役’。百姓想要的,从来不是‘吴越’这个名号,而是能安稳耕种、安心经商的太平日子。陛下承诺,盐利由钱氏代管三年,这可比空守着‘吴越王’的虚名,更能保钱氏宗族平安。” 他的话语直白而恳切,字字句句都带着对局势的清醒认知。

宋齐丘也轻轻叹了口气,从袖中掏出一卷账册,缓缓展开。“这是杭州去年的税册,南唐旧税‘盐十文一斤、粮十取三’,如此重税,百姓根本无力承担。” 他一边说,一边翻动账册,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,“如今大周推行新政,盐价降低三成,粮税减半,恩科学子还协助清查贪官污吏。钱王,臣在南唐时就已深知,大周此举并非要灭亡吴越,而是真心实意要拯救吴越百姓于水火之中。”

钱俶的目光在账册、丹书铁卷与窗外的景象间来回游移。暖阁外的石板路上,两个孩童提着刚从惠民盐铺买来的官盐,蹦蹦跳跳地跑过,清脆的笑声传入耳中。这一幕让他不禁想起前日收到的密报:杨延玉的水师已在杭州湾列阵,床弩严阵以待,对准了吴越战船;而赵匡胤的殿前司,早已在凤翔练兵,根本没有支援吴越的打算。此刻他终于明白,吴越早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如同棋盘上的一颗孤棋,若再执意顽抗,只会让无辜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。

“罢了。” 钱俶猛地合上茶杯,青瓷与木案相撞,发出一声脆响,这声响里带着他终于放下执念的疲惫。“我愿纳土归降,只求陛下信守承诺,保吴越百姓平安无忧,护钱氏宗室世代安宁。” 说出这句话时,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,却也带着无尽的无奈与怅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