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周皇商 > 第168章 金陵行在议降将 陈琅力谏广纳贤

第168章 金陵行在议降将 陈琅力谏广纳贤(1/2)

目录

显德六年春,金陵行在的议事殿里,烛火将从各地赶来的文武官员影子投在青砖上,忽明忽暗。柴荣坐在御座上,指尖捏着一份弹劾奏疏,眉头拧成了疙瘩 —— 上面是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弹劾南唐降将边镐的内容,字字都往 “不忠” 上扎:“边镐身为南唐濠州守将,未战先降,实乃贪生怕死之辈。今陛下欲将其编入禁军,恐寒将士之心,更让伪唐残余耻笑大周无识人之明!”

赵匡胤站在武将列首,玄甲上的铜钉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他适时开口:“边镐在南唐时素有‘软脚虾’之称,当年守漳州,被留从效打得丢盔弃甲,这般能耐,如何能领禁军?依臣之见,不如贬为庶民,发配北疆戍边,也算给天下降将立个‘不忠必罚’的规矩。”

这话一出,武将们纷纷附和。李重进站在一旁,银甲映着烛火,却始终没吭声 —— 他知道边镐的底细,濠州投降时是因粮草断绝,且未屠戮周军战俘,算不得 “贪生怕死”,只是殿前司要借机打压南唐降将,好让殿前司独占江南兵权罢了。

“大臣们怎么看?” 柴荣的目光扫过文官列。魏仁浦低头整理着江淮转运使的账册,含糊道:“边镐是否可用,还请陛下圣断。” 王朴则抚着胡须道:“边镐久在江南,熟悉吴越地形,若能为我所用,或有裨益。只是…… 降将入禁军,先例不多,需慎重。”

殿内一时陷入沉默,烛火噼啪作响,将 “降将是否可用” 的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。

“臣,陈琅,有话要说。”

随着一声清朗的声音,陈琅从文官列中走出,玄色官袍下摆扫过地砖,带起一丝微风。他捧着一本泛黄的史书,走到殿中躬身行礼:“陛下,臣以为,边镐可用,且必须用。”

赵匡胤挑眉:“陈总掌事莫不是忘了,边镐是伪唐降将?”

“伪唐早已覆灭,边镐如今是大周臣民。” 陈琅抬眼看向柴荣,声音铿锵,“陛下代州一战斩辽帝,金陵城头贬僭越名,这等功业,可比汉武唐宗!昔年唐太宗擒窦建德、王世充,仍拜其部将为将;汉武帝破匈奴,亦用匈奴降卒守边。何也?盖因明君不以旧怨弃贤才,不以出身限英雄。”

他将手中的史书翻开,指着上面的 “唐宗用降将” 条目:“陛下常说,要做残唐五代以来第一明君。残唐五代为何乱?因沙陀诸朝以暴制暴,降将皆遭屠戮,故藩镇皆不敢降,百姓永无宁日。今陛下欲统天下,当与沙陀暴朝划清界限 —— 我大周是保境安民之军,不是嗜杀逞凶之师。边镐虽为南唐降将,却素以‘治军严明、不扰百姓’闻名濠州,臣查得他守濠州三年,境内无饿殍,这等能安抚民生的将领,为何不能用?”

柴荣的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,眼底闪过一丝动容。

“臣敢请陛下再思,” 陈琅趁热打铁,声音愈发恳切,“别说边镐,就是伪汉(北汉)前枢密使郑珙,若他肯降,臣也恳请陛下复用 —— 郑珙精通北汉军务,若能为我大周筹划北疆防务,抵得过十万精兵。天下思安久矣,百姓盼的不是‘斩尽降将’的狠戾,是‘不分新旧、唯才是举’的清明。陛下若能广收天下英雄,哪怕是降将旧臣,只要肯为大周效力,便量才任用,天下藩镇定会望风归降,何愁四海不平?”

这话像一颗石子,投进了殿内的沉默里。李重进忍不住开口:“陈总掌事所言极是。边镐麾下有三万南唐降卒,若不用边镐统领,这些降卒恐生哗变。不如让边镐领降卒赴吴越边境,一则可安抚降卒,二则可牵制钱俶,一举两得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