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恩威并施惑魏寇 乡关寄远盼归人(1/2)
断云村的晨光刚漫过村口的老槐树,赵广便领着几名亲卫迎上了庞统派来的信使。那信使翻身下马,双手捧着锦盒与文书,朗声道:“赵将军,军师有令,念你镇守断云村屡拒魏兵,保境安民有功,特赏黄金百两、绸缎二十匹、军械五十件,另赐‘守土义胆’匾额一方!”
赵广忙拱手接令,目光扫过那沉甸甸的锦盒,眼中先有欣喜,随即转为凝重。他将信使让进村内简陋的议事堂,亲手奉上清茶,沉声道:“烦请回去禀报军师,广何德何能,敢受此厚赏?断云村能保得安宁,全赖军师运筹帷幄,更靠村中父老同心协力,还有弟兄们舍命拼杀,广不敢独吞此功。”
说罢,赵广当即打开锦盒,先取出二十两黄金与半数绸缎,对门外喊道:“李伯,你进来一下。”须发花白的李伯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,闻言快步而入。赵广将财物递过去:“李伯,这些东西劳烦你分给村里受灾的乡亲,尤其是上次魏兵劫掠时房屋被烧的几家,让他们先修缮屋舍,添置些过冬的衣物。”
李伯眼眶一热,颤巍巍地接过:“赵将军,这是军师赏你的……”“军师赏我,亦是赏守护家园的所有人。”赵广打断他,语气坚定,“乡亲们安稳了,我们守村才有意义。”随后他又点出三十两黄金,吩咐亲卫:“去集市上购置粮食、铁料,再招募些精壮村民编入乡勇,原有弟兄的铠甲兵器也需修补替换,村外的哨楼要再加高两丈,壕沟也得挖得更深些,断云村是天水屏障,绝不能出半分差错。”
剩下的黄金与绸缎,他只留了少许,打算给柳桃和孩子们做些衣物,其余尽数充作军资。信使在一旁看得真切,忍不住赞道:“赵将军不爱财帛,心系军民,真乃将门虎子!”赵广笑了笑,并未多言,转而让人备好笔墨,他要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。
烛火摇曳中,赵广提笔疾书,字迹虽带着军旅的刚劲,却难掩温情:“父亲大人、兄长、嫂子亲启:自随军师北伐,一别经年,不知家中安好?断云村虽地处边陲,却得军师庇佑,暂无大碍。今军师颁赏,广已分与村民及弟兄,只求能守好这一方土地,为北伐稍尽绵薄。
柳桃与我添了一双儿女,如今已满周岁。男孩取名赵承稷,愿他承继先祖之志,为国效力;女孩取名赵念安,盼她此生平安顺遂,无灾无难。孩子们虽年幼,却已会咿呀学语,柳桃常教他们认‘赵’字,说等战事平息,要带他们去见祖父和伯父伯母。
北伐之路艰险,父亲与兄长征战沙场,务必保重身体。苏婉嫂子在家操劳,亦请多珍重。待他日北定中原,天下太平,广盼能与父亲、兄长、嫂子相聚断云村,看承稷、念安绕膝,共话天伦。纸短情长,万望安好。子广顿首。”
封好信件,赵广郑重地交给信使:“劳烦你务必将此信亲手交到我父亲或兄长手中,多谢了。”信使抱拳应诺,次日便策马奔赴蜀军主营。
此时的蜀军主营,正上演着一出“归降”的好戏。司马懿身着素色衣衫,虽被解除了兵符,却被庞统允许在营中“自由走动”,身边只跟着两名看似随和、实则眼神锐利的护卫。每日清晨,司马懿都会“悠闲”地在营中踱步,有时会驻足观看蜀军操练,有时则与巡逻的士兵随意攀谈,甚至会对营寨布局“不经意”地提出些“建议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