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吴宫争功诿过乱 建业风雨议败因(1/2)
建业城的秋雨连绵不绝,冲刷着武昌宫的朱红宫墙,也浇灭了吴大帝孙权心中仅存的侥幸。当陆逊率领残部退回荆州、曹魏只字不提归还江夏与庐江的消息传到宫中时,孙权手中的玉杯“哐当”一声砸在案上,碎裂的瓷片溅起的茶水,在奏报上晕开一片深色水迹。
“废物!一群废物!”孙权的怒吼在大殿内回荡,他指着阶下垂首的文武重臣,气得浑身发抖,“朕信了司马懿的鬼话,撤了襄阳之兵,结果呢?曹魏不仅不还城池,反倒趁势收复了樊城外围据点!陆逊,你不是说能牵制曹爽吗?为何会损兵折将,狼狈而退?”
陆逊身着染血的铠甲,面色苍白却依旧镇定:“陛下,臣撤军之际,曹爽突然率军追击,且魏军早有防备,截断了我军退路。臣虽奋力突围,但粮草已尽,将士疲惫,实难再战。再者,司马懿承诺归还江夏、庐江本就是缓兵之计,臣早已提醒过陛下,不可轻信。”
“你提醒过朕?”孙权冷笑一声,目光转向一旁的全琮,“全琮,你率三万大军佯攻合肥,为何连合肥新城的城门都没摸到?若你能牵制住东线魏军,曹爽怎会有余力追击陆逊?”
全琮猛地抬头,语气中带着委屈:“陛下明鉴!合肥新城城高池深,满宠又早有防备,臣率军数次猛攻,皆因蜀军未按约定在西线施压,导致魏军可从容调兵支援。若非庞统未能拖住司马懿,臣怎会无功而返?”
“好一个‘若非庞统’!”骠骑将军朱然忍不住出列,指着全琮怒斥,“分明是你作战不力,却将责任推给蜀汉!当初是谁力主接受曹魏的条件撤军?是谁说只要撤兵就能换来城池?如今计谋落空,倒想把锅甩给别人!”
“朱然你休要血口喷人!”全琮也动了怒,“提议撤军的不止我一人,你不也说东吴应保存实力,不宜与曹魏死战吗?如今败了,倒来指责我!”
殿内顿时乱作一团,文臣武将互相指责,争论不休。丞相陆逊看着眼前的乱象,眉头紧锁,忍不住开口:“够了!眼下争论谁对谁错毫无意义,当务之急是应对曹魏可能的反扑。司马懿稳住西线后,必然会转头对付我吴,若我们继续内斗,只会给曹魏可乘之机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:“此次失利,根源在于三点。其一,陛下轻信曹魏承诺,未能识破司马懿的缓兵之计;其二,我军与蜀汉缺乏真正的协同,蜀军未及时在西线发起猛攻,导致我军陷入孤军作战;其三,全琮将军攻合肥时过于冒进,未能有效牵制魏军,反遭重创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