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江东烽烟应汉旗(2/2)
他起身走到舆图前,拿起笔在襄阳东南的安陆县圈了一圈:“可让诸葛将军在此处设伏,满宠若从汝南出兵,必经安陆。此处多山,易守难攻,只需埋下伏兵,便能拖延其行军速度。此外,可令武陵太守卫旌袭扰上庸时,故意放出消息,称蜀军将从汉中出兵取上庸,让曹魏西线守军不敢轻易调兵支援中线。”
徐详闻言,心中暗自佩服——庞统不仅瞬间接纳了江东出兵的事实,还能迅速为江东军队谋划对策,这份智谋果然名不虚传。他当即拱手道:“先生妙计,徐详定当如实转达诸葛将军。若两军配合得当,此次定能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!”
庞统点了点头,转身对杨仪道:“速拟两封书信,一封送往汉中,禀报陛下江东出兵之事,请陛下派赵云将军率部进驻武都,巩固后方;另一封送往诸葛瑾军中,详述安陆设伏之策,并约定以‘汉旗’为号,若遇魏军突袭,可举旗求援。”
待徐详告辞离去,魏延仍有些疑虑:“军师,真要信江东的话?万一他们中途撤兵,我军岂不是陷入险境?”
庞统走到帐门口,望着城外操练的蜀军士兵,语气平静却坚定:“江东出兵,虽有自身利益考量,却也给了我们破局的机会。眼下曹魏西线兵力空虚,曹叡若想保住长安,必从中线或东线调兵。江东缠住中线,我军便可放手进攻郿县,直逼长安。至于江东是否会撤兵——”
他顿了顿,眼底闪过一丝锐利:“若他们撤兵,我军便顺势拿下长安,届时曹魏元气大伤,江东纵有二心,也不敢轻易与我军为敌。况且,陆逊与诸葛瑾皆是江东重臣,他们既已出兵,便不会轻易撤兵,否则不仅失信于我军,也难向孙权交代。”
杨仪忽然想起一事,问道:“军师,此前费耀援军被吴班击退,如今他已退守郿县,若我军进军郿县,需提防他与长安守军联手。要不要让吴班将军先率部袭扰郿县粮道?”
“不必。”庞统摇了摇头,“如今江东出兵,曹魏已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,曹叡必然会命费耀坚守郿县,不许他主动出击。我们只需稳步推进,先拿下郿县,再以郿县为跳板,进攻长安。”
他转身回到案前,拿起笔在舆图上勾勒出进军路线:“明日一早,兵分三路:文长率三万大军为先锋,直取郿县;吴班率一万兵马留守陈仓,防备费耀反扑;我率两万中军随后跟进,随时支援前线。此外,令张嶷率五千轻骑,沿渭水西岸进军,袭扰长安至郿县的粮道,让费耀首尾不能相顾。”
魏延拱手领命,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。他看着庞统从容不迫的模样,忽然觉得——有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军师坐镇,此次北伐,或许真的能实现复中原、还于旧都的夙愿。
次日清晨,陈仓城外响起了震天的鼓声。蜀军将士整装待发,魏延率领先锋部队率先踏上前往郿县的道路,旗帜上的“汉”字在朝阳下格外醒目。庞统站在城头,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,又望向东方——那里,江东的烽烟已起,汉、吴两国的军队,终于在北伐的旗帜下,形成了第一次真正的联动。
“长安,不远了。”庞统轻声说道,指尖轻轻拂过腰间的羽扇,眼底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