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 > 第26章 麦浪声

第26章 麦浪声(2/2)

目录

钟繇手里拿着郭淮的信,信里说新麦已装袋,共装了二十袋,一半送洛阳,一半留关陇。还说司马懿让人把留的麦分了,蜀魏兵各一半,老乡们也分了些。

“司马懿倒会做人。”钟繇笑着摇头,“洛阳要十袋,他送十袋;关陇留十袋,分得匀匀的。”

“不是会做人,是懂‘匀’的理。”庞统捡起粒麦粒,放在指尖捻——麦粒饱满,捏不破,“关陇的麦,是蜀魏兵一起种的,老乡也帮着浇了水、除了草,若分不均,谁还肯来年再种?洛阳要麦,是想尝鲜;关陇留麦,是要活命——活命的事,比什么都要紧。”

钟繇往蜀地的方向望——江州的信使刚到,说江州的春麦也收了,李严让人磨了些新麦面,除了送成都,还送了些去关陇,说“关陇的麦虽好,掺点蜀地的麦种,来年长得更壮”。

“成都那边也有信。”钟繇从袖里摸出另一封信,是刘禅写的,字比先前稳了些,说“闻关陇收麦,甚喜。不用送麦来成都,留着给将士和老乡吃。若有剩,可存起来,来年作种子”。

庞统接过信,晒麦的风从信纸间溜过,带着麦香。“让农官记着,成都的意思要传下去。”他把信递回钟繇,“再挑些饱满的麦粒,蜀魏各存一半,来年作种——地里的事,得一年一年往下传。”

收麦收了半月,等最后一捆麦运到打谷场时,天阴了。老乡说“要下透雨了”,蜀魏兵就忙着把麦粒装袋往仓里运。刚运完,雨就落下来了,不大,是蒙蒙细雨,打在麦糠堆上,湿乎乎的,倒正好——该种秋荞了。

雨停后,姜维和郝昭领着人翻地。犁过的地松松的,撒上荞种,再用耙子耙平。郭淮站在地头看,手里捏着张新文书——洛阳回的,说“既收麦要紧,便让司马懿待秋荞种下后再动身”。

“你看!我说啥来着?”郝昭直起腰,往郭淮手里瞅,“洛阳也知道秋荞要紧!”

郭淮没说话,只看地里——蜀兵和魏兵的脚印又混在一处了,刚翻的土软,脚印深,你踩着我,我挨着你,倒像在泥里绣了朵花。远处的渠水涨了,是雨后的水,清清的,顺着渠往地里流,流到荞种旁,慢慢渗下去。

风又吹过塬,这次不是麦浪声,是泥土和雨水的腥气,还有点荞种的淡香。没人再提“北伐”该怎么走,也没人再算“城池”该归谁。仓里的麦满了,地里的荞种下去了,雨下透了——这些比什么都实在:麦够吃,荞能长,人就安稳。

庞统在长安的打谷场边看晒麦时,许是听着了这安稳;司马懿在散关的仓房前点麦粒时,大约也听着了。风里的麦香慢慢淡了,泥土的腥气越来越浓——等秋荞冒出芽时,关陇的塬,该是绿的了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