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 > 第19章 麦种与密信

第19章 麦种与密信(1/2)

目录

冬雪落下来时,渠边的土已经冻实了。姜维踩在雪地里,靴底碾过薄雪,咯吱作响。他手里攥着袋麦种,是方才从陇东老乡家讨来的——那老汉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种,粒饱,开春准能出齐苗。

“将军,魏营那边派人来了。”亲兵在身后低低说。姜维回头,见雪地里走来两个人,前头是郝昭,裹着件厚棉袍,手里也拎着个布袋,袋口露出点麦种的黄。

“姜将军。”郝昭把布袋往渠边的石头上一搁,哈了口白气,“这是俺们魏营存的麦种,司马都督让送来的——比你们蜀地的种耐冻,在关陇的地里长惯了。”

姜维解开袋口看,魏营的麦种粒略小些,却更紧实,咬开一粒,里头的胚乳白生生的。“多谢郝将军。”他把自己手里的袋递过去,“这是蜀地的冬麦种,成熟期早,开春能先收一茬青麦尝鲜。”

郝昭接过去,也捏了粒看,忽然笑了:“倒像是特意配好的。”他蹲下身,扒开渠边的薄雪,露出底下的湿土,“等雪化了,把两种种混着撒,既能耐冻,又能早收——老乡准高兴。”

两人蹲在雪地里,就着冻硬的渠沿比划。郝昭用手指在雪上画田垄:“陇东的地得这么起垄,雪水往沟里流,不淹苗。”姜维点头:“蜀地的麦要浅种,关陇的土冻得深,得比蜀地深半寸才好。”雪落在他们发间,很快积了层白,却没人在意——眼里都盯着雪下的土,像是已经看见麦苗拱破冻土的样子。

回营时,姜维把魏营的麦种交给伙夫:“炒两把,磨成粉,掺在粥里——让弟兄们尝尝关陇的麦香。”伙夫应着,刚要去拿,却被姜维叫住,“对了,留一半,跟咱们的麦种混在一处,开春试种。”

蜀营的粥香飘起来时,庞统正在长安的州府里拆密信。信是从成都来的,诸葛亮的字迹规规矩矩,却透着几分急——说是李严在江州催粮,言辞间总提“北伐当速战”,还问为何蜀军与魏兵在渭水边“共修渠、互赠种”,怕不是庞统“心慈手软,误了战机”。

钟繇在一旁磨墨,见庞统看完信眉头微蹙,低声道:“李严在江州久了,怕是不知关陇的难处。他只当北伐是攻城略地,哪懂‘麦种比刀枪更要紧’。”

庞统把信放在火盆边烤了烤,信纸卷着边,墨迹却更清楚了。“他不是不懂,是怕。”庞统拿起笔,蘸了墨,却没立刻写回信,“怕北伐不成,他在江州的粮草成了‘虚耗’;怕关陇民心归了咱们,他在蜀地的分量轻了。”

窗外的雪下得紧了,打在窗纸上沙沙响。钟繇望着雪,忽然道:“军师要不要回封信给丞相?让他劝劝李严——渠修通了,冬播赶上了,来春关陇有了新麦,粮草便不用全靠成都运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
庞统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落下个“稳”字。“不用劝。”他继续写,字迹比诸葛亮的潦草,却透着笃定,“等开春麦苗长起来,让关陇的老乡自己往成都送封信——就说‘蜀兵帮俺们修渠种麦,俺们能给大军供粮’,比我说十句都管用。”

他写得慢,每一笔都蘸足了墨。写罢,把信交给亲兵:“快马送成都,给丞相。”又从案上拿起另一封折好的信,“这封,送散关司马懿。”

钟繇好奇:“给司马懿的?写了啥?”

“问他要不要换麦种。”庞统笑了,把火盆边烤干的信纸抚平,“咱们有蜀地的早麦种,他有关陇的耐冻种——开春混着种,两边的麦都能增产。他若应了,便是认了‘关陇的麦,不分蜀魏’;他若不应……关陇的老乡也会催他应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