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黑云压城(2/2)
她目光扫过众人,“我们要做的,是让任何人想从我们这里找到缺口,都只能撞得头破血流。”
与此同时,朝堂之上,风波乍起。
先是有人弹劾五皇子萧景珩“结交商贾,有损天家威仪”,虽被皇帝不轻不重地驳了回去,却如同投石问路。
紧接着,关于边关军费、粮草调配的争论陡然激烈起来,矛头隐隐指向负责部分后勤事宜的萧景珩办事不力、用人不当。
更有甚者,翻出一桩陈年旧案,牵扯到一位早已致仕的老臣,而那老臣,曾是坚定支持萧景珩的。
萧景珩在朝堂上据理力争,言辞犀利,寸步不让。
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、偶尔流露出几分超然的五皇子,而是露出了属于猎食者的锋芒。
每一次交锋,都带着硝烟的气息。
沈清辞虽深居简出,但通过萧景珩偶尔带回的只言片语,以及她自己那张由各色女子编织成的看似松散实则灵敏的信息网络,对外面的风声雨声,并非一无所知。
她知道,萧景珩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她也知道,那些攻击他的人,绝不会放过她这边。
这日午后,崔文茵拿着一封家书来找沈清辞,神色有些不安。
“东家,家父信中提及,滁州近来有些关于京城的流言,说……说五皇子殿下与民争利,纵容名下商号盘剥工匠,还说……‘蕙质堂’聚集女子,行为不端……”
沈清辞接过信,快速扫过,面色不变。流言已经传到了滁州,可见传播之广,用心之毒。
她将信折好,递还给崔文茵,语气平静:“树大招风,自古皆然。你父亲是明白人,自有判断。你只需记住,我们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,都对得起天地良心。”
她走到窗边,看着庭院中那几株在料峭春寒中顽强吐露嫩芽的梅树,缓缓道:“文茵,你看那梅花,越是严寒,越是开得精神。这世间的风雨,有时候,躲是躲不掉的。唯有自己根扎得深,干长得壮,才能挺过去。”
崔文茵望着沈清辞沉静的侧影,心中的不安渐渐平复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。
她用力点了点头:“学生明白了。”
山雨欲来,狂风已起。
沈清辞知道,真正的考验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但她不再是孤身一人,她的身后,是日益壮大的“金缕记”,是凝聚了无数心血的“蕙质堂”,是许许多多将命运与希望寄托于此的女子。
而她身旁,是那个愿与她并肩对抗整个世界的男人。
这一仗,她不能退,也不会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