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灰烬余温(1/2)
从西苑回到城南寓所,短短一段路,杨士奇却走得步履维艰。秋风卷着沙尘,扑打在脸上,带着刺骨的凉意。陛下的警告言犹在耳,袖中那两件物证更是如同两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心神不宁。
“没有朕的明旨,不得再擅自调查……”
陛下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这意味着,他所有的暗中查访,所有的线索追寻,都必须在此刻戛然而止。那条通往黑暗核心的道路,被一道无形的宫墙彻底阻断。
回到书房,闩上门,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,只剩下他自己粗重的呼吸和擂鼓般的心跳。他缓缓从袖中取出那块黑褐色的碎料和那张潦草的船图,摊在书案上。油灯的光芒跳跃着,映照着碎料那诡异的光泽和船图上那狰狞的线条。
这就是他几乎用性命换来的东西,是指向那个庞大黑幕的利剑,也是可能将他瞬间焚毁的烈焰。
怎么办?
交给陛下?陛下已明确禁止他再涉足此事,此时呈上,非但无法取信,反而可能被视为抗旨不遵,正中对手下怀。更何况,陛下那句“朕自有计较”,深意难测,他不敢赌。
藏匿起来?这无疑是怀抱着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火雷。锦衣卫虽然暂时退去,但必然不会善罢甘休,自己的寓所恐怕早已在严密监视之下,一旦被搜出,便是铁证如山,万劫不复。
毁掉?这是最安全,却也最不甘心的选择。这意味着他数月来的心血、周老吏的冒险、乃至那不知名送信者可能付出的代价,都将付诸东流。那条秘密航道,那些走私的军械,那个可能通倭的巨网,将继续在帝国的阴影下滋长。
他在书案前枯坐了许久,窗外天色由明转暗,最后一丝天光也隐没在地平线下。书房内没有点灯,一片漆黑,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。
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:龙江船厂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场景,苏州顾府那惊心动魄的夜晚,翰林院值房外锦衣卫冰冷的目光,暖阁中陛下那深邃难测的眼神……还有太子惊惶苍白的脸,汉王骄横跋扈的身影。
他知道,自己不能倒。至少,不能以“勾结外藩、私通海寇”这样的罪名倒下。他若倒下,东宫将更加势单力薄,那些真正忠于社稷的力量将更加涣散。
良久,黑暗中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。
他缓缓起身,点亮了油灯。昏黄的光晕照亮了他疲惫而坚定的面庞。
他拿起那块碎料,入手依旧冰冷沉重。他走到墙角取暖用的炭盆旁——秋深天寒,炭盆已备,只是尚未生火。他将碎料置于炭盆中央,然后拿起那张船图,最后看了一眼那诡异的船型和标记,仿佛要将它们刻入脑海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