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龙江暗流(1/2)
龙江口,江面开阔,水势浩荡。
尚未靠近船厂,空气中已然弥漫开一股混杂着桐油、木材、铁锈与汗水的气味。视线所及,江岸旁坞渠纵横,如同巨兽的爪痕深深嵌入大地。数以百计的船台、作坊、料场沿江铺开,鳞次栉比,望不到尽头。号子声、锤凿声、锯木声、拉纤的呼喝声……种种声响交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,扑面而来,带着一种原始而磅礴的力量感。
这里,就是大明帝国雄心与力量的具象,是即将远航西洋的巨舰诞生的子宫。
杨士奇的马车在船厂外围的官署前停下。他甫一下车,便见一群身着各色官袍的吏员早已等候在此。为首一人,约莫五十余岁,面色红润,身材微胖,穿着工部主事的绿色官袍,未语先笑,快步迎上前来,姿态放得极低:
“下官龙江宝船厂提举司主事,王焕,恭迎杨巡阅!巡阅一路辛苦!”
他身后,船厂各作(作坊)的管事、工头、乃至户部派驻核算钱粮的官员、兵部负责监造军械的属吏,林林总总数十人,纷纷躬身行礼,目光却如同探针,悄无声息地在这位名声在外却品阶不明的“巡阅使”身上扫视。
杨士奇面色平静,微微颔首:“王主事不必多礼,诸位辛苦。本官奉旨前来,只为协理督察,望诸位同僚依旧各司其职,勿因杨某而至公务懈怠。”
他语气温和,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沉静力量。目光扫过众人,在几个眼神闪烁、或面露倨傲的官员脸上略一停留,便已心中有数。
王焕连声道:“不敢,不敢!巡阅使代天巡狩,下官等自当竭力配合!”说着,便要领杨士奇前往早已备好的、位于船厂核心区域的一处清雅院落。
“不忙,”杨士奇摆了摆手,“先不去值房。王主事,且带本官去各处走走,看看。”
王焕一愣,随即笑道:“巡阅使车马劳顿,不如先歇息片刻,容下官稍后为您详细禀报……”
“不必了。”杨士奇打断他,语气依旧平和,却带着一丝不容反驳的意味,“圣命在身,不敢耽于安逸。就从这最近的船台看起吧。”
王焕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,脸上笑容不变:“是,是,巡阅使勤勉王事,下官佩服!请随下官来。”
一行人簇拥着杨士奇,走向最近的一处巨大船台。台上,一艘宝船的龙骨已然架起,粗大的巨木如同史前巨兽的骨架,巍然耸立,数百名工匠、役夫如同蚁群,在其间忙碌穿梭。
杨士奇看得极为仔细。他并非工匠,不通造船之术,但他懂得看人,懂得观势。他留意到,有些工匠动作娴熟,配合默契;而有些区域,则显得有些混乱,工头呼喝声不断,效率似乎不高。他还注意到,堆放一旁的某些木料,色泽、纹理似乎不尽相同,有些甚至带着未干透的水汽。
他并未立刻发问,只是默默记在心里。
随后,他又视察了帆索作坊、铁匠铺、漆作、桐油库等地。他问的问题不多,却往往切中要害。比如,询问某种特定规格的帆布库存是否充足,某种用于连接巨木的铁制构件锻造的工艺流程,乃至桐油的熬制火候与存储条件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