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言情 > 大明首辅:杨士奇 > 第12章 御前勘图

第12章 御前勘图(2/2)

目录

殿内静得可怕,只有皇帝翻阅纸张的沙沙声。

良久,朱棣抬起头,目光第一次真正落在了殿中垂手而立的杨士奇身上。那目光不再仅仅是审视,更带上了几分探究与考量。

“杨寓,”朱棣开口,直接叫了他的名,“这幅图,是你在翰林院时,便看出问题的?”

“回陛下,微臣当时在翰林院,接触不到此等详尽的西洋海图。是调入职方司后,在整理校对图籍时,发现此处航向与微臣此前在会同馆整理旧档所见诸多零散记录不符,故而心生疑虑,斗胆向上官禀明。”杨士奇回答得极其谨慎,将发现的过程和时机交代得清清楚楚,既不贪功,也不回避。

“哦?会同馆的旧档?”朱棣微微挑眉,“那些番邦杂录,水手醉语,你也当真?”

“陛下明鉴,”杨士奇躬身道,“微臣以为,官方图籍固然权威,然海疆万里,情况瞬息万变,非一人一时所能尽察。民间记录、番商水手之见闻,虽零散琐碎,甚至多有谬误,然其中亦可能藏有官方未载之实情。如同沙里淘金,需耐心筛选,小心印证。此次之事,若非有多份不同来源、不同时期的记录皆指向西南航路,微臣亦不敢贸然质疑官图。”

他顿了顿,语气愈发恳切:“且此事关乎船队数万将士性命与国朝威仪,微臣以为,宁可谨慎查证,耗费些时日,亦不可因循旧图,遗祸将来。”

朱棣静静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的扶手。他一生征战,深知情报与细节的重要。杨士奇这番话,务实、严谨,且将“国事”置于“个人得失”之上,颇合他的脾胃。

“郑和,”朱棣忽然转向肃立一旁的郑和,“你以为如何?”

郑和躬身答道:“回皇爷,杨协理心思缜密,忠于王事,此次确是有功于船队。航海之道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,杨协理之法,老成持重。”

连郑和都亲自背书了!

兵部尚书等人连忙跟着附和,称赞杨士奇“细心可嘉”、“实心任事”。

朱棣的目光再次回到杨士奇身上,这一次,那锐利如刀的眼神中,似乎多了些许难以言喻的东西,是欣赏,是考量,或许,还有一丝对于这个年轻官员未来潜力的评估。

“嗯。”朱棣最终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,挥了挥手,“此事你做得不错。退下吧。”

“微臣告退。”杨士奇再次行礼,缓缓退出武英殿。

直到走出殿门,被初夏略带暖意的风一吹,他才发觉自己的内衫,又一次被冷汗浸透了。但与上次不同,这一次,汗水之中,更多了一份历经考验后的释然与一丝微弱的、来自帝国最高权力者的认可。

他知道,经此一事,他在陛下心中,或许不再仅仅是一个“太子身边的人”,或是一个“郑和举荐的人”,而是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、以“实学”和“谨慎”为标记的位置。

这个位置虽然依旧微妙而危险,却是一个真正的起点。

他抬头,望向湛蓝的天空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前路漫漫,但他手中的笔,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,都更加沉重,也更有力量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