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跨界联动与论文深耕(2/2)
苏晴拿起相机,开始拍摄农户采摘的场景。她拍得很认真,从农户弯腰采摘的动作,到篮子里堆得满满的菠菜,再到沾着泥土的菜叶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晓雅则在旁边帮忙,时不时给农户递瓶水,还教孩子们摆姿势拍照,菜地?满是欢声笑语。
沈浩站在田埂上,看着苏晴认真拍照的样子,看着晓雅和孩子们打闹的场景,心里满是踏实。这个他一手打造的合作社,不仅让老家的农户多了份收入,更成了他和苏晴、晓雅情感的纽带,成了他们共同奋斗的见证。
傍晚,三人在老家吃了晚饭,刚准备回北京,沈浩的手机响了。是赵曼琪打来的,她的声音带着兴奋:“沈同学,我听说你跟盛达合作搞游戏联动,推出了一个叫‘晴雅’的角色?”
“是啊,你消息怎么这么灵通,下个月就能上线了。” 沈浩说。
“太好啦!我们舞团最近正好想搞个线上线下联动活动,能不能跟你的游戏合作?我们可以编排一段‘晴雅’主题的芭蕾舞,在游戏里直播,还能引导玩家去‘家乡味馆’消费,双赢啊!” 赵曼琪的语气满是期待,“我知道你身边有苏晴姐和晓雅,我没有别的意思,就是觉得这个合作很有意义,也想帮你做点事。”
沈浩想了想,觉得这个合作确实不错,舞团的粉丝群体和游戏、餐饮的客群有重叠,能进一步扩大联动的影响力:“可以啊,具体的合作细节,我们可以约个时间详谈。”
挂了电话,苏晴看着他:“是赵曼琪?”
“嗯,她想让舞团跟游戏联动,搞个主题芭蕾舞演出。” 沈浩如实说,“我觉得可行,能增加联动的曝光度。”
苏晴点点头,没有多说什么。她知道赵曼琪对沈浩有好感,但她相信沈浩的分寸,也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。被接纳后的这些日子,她变得更加自信从容,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,因为她知道,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。
回到北京的第二天,沈浩约赵曼琪在咖啡馆谈合作。刚坐下没多久,林薇薇也来了,她是听说沈浩要搞游戏联动,特意过来的:“沈同学,我听说你设计了‘晴雅’的角色,我是学美术的,能不能帮你优化一下角色形象?还能帮你设计联动活动的宣传海报,保证让更多人知道!”
看着眼前的赵曼琪和林薇薇,沈浩心里清楚,她们对自己的好感从未消失,但她们都选择了用尊重的方式表达,没有纠缠,没有打扰,只是想通过合作的方式帮他做点事。
“谢谢你们的好意。” 沈浩笑着说,“角色形象我已经和盛达的设计团队定好了,不过宣传海报可以麻烦林同学帮忙设计,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。赵同学,舞团的合作细节,我们可以让助理对接,具体的演出时间和形式,咱们再商量。”
赵曼琪和林薇薇都点点头,脸上满是笑意。她们知道,沈浩虽然没有接受她们的感情,但也没有疏远她们,这种尊重让她们心里很舒服。
从咖啡馆出来,沈浩开车回别墅。晓雅正在客厅画游戏联动的文创产品设计稿,看到他回来,立刻跑过来:“沈浩哥,赵姐姐和林姐姐是不是来找你谈合作?我设计了‘晴雅’角色的钥匙扣和保温杯,你看看好不好看?”
沈浩接过设计稿,上面画着 q 版的 “晴雅”,手里捧着铜锅,腰间挂着黑猪玩偶,可爱又灵动。“太好看了!晓雅真有才华!” 他揉了揉她的头发,“这些文创产品可以放在淘宝店和游戏里一起卖,肯定很受欢迎。”
苏晴端着刚煮好的银耳羹走过来,放在沈浩面前:“累了吧?喝点银耳羹补补。合作的事谈得怎么样了?”
“谈得很顺利,林薇薇帮着设计宣传海报,赵曼琪的舞团搞主题演出,下个月联动活动肯定能火。” 沈浩喝着银耳羹,看着眼前的两个姑娘,心里满是踏实。
接下来的日子,三人各司其职,忙碌却充实。沈浩忙着跟进盛达的联动活动进度,协调游戏角色上线、餐饮券兑换系统调试;苏晴忙着修改论文,补充数据,时不时去老家合作社做访谈;晓雅忙着设计联动文创产品,拍宣传视频,还帮苏晴整理论文配图。
3 月初,“游戏 + 餐饮” 联动活动正式上线。《跑跑堂》里的 “晴雅” 角色一经推出,就受到了玩家的热烈欢迎,可爱的形象、有趣的背景故事,让她迅速成为游戏里的热门角色。“寻找家乡食材” 的支线任务参与人数突破百万,首批 10 万张餐饮券很快被兑换一空。
餐饮店里,年轻顾客明显增多,很多人都是拿着游戏兑换的餐饮券来消费,点名要吃 “晴雅” 角色背景里的铜锅火锅和黑猪肉烤肉。首月餐饮营收就上涨了 30%,淘宝店的文创产品也销量火爆,“晴雅” 钥匙扣和保温杯卖断了货。
盛达那边也传来好消息,《跑跑堂》月活突破 500 万,比联动前增长了 67%,很多玩家都是因为 “晴雅” 角色和餐饮联动才下载游戏的。loadg 界面的合作社视频更是让 “家乡味馆” 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,不少投资者都联系沈浩,想加盟 “家乡味馆”。
苏晴的毕业论文也进展顺利,完整的数据支撑、生动的实地照片、详实的案例分析,让她的论文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。导师笑着说:“苏晴,你的论文是我今年看过最接地气、最有实践价值的,要是能把游戏联动的最新数据加进去,肯定能拿优秀毕业论文。”
苏晴笑着点点头,心里满是感激。她知道,这篇论文的成功,离不开沈浩整理的数据,离不开晓雅拍的照片,更离不开 “家乡味馆” 合作社这两年的飞速发展。
跨年夜的烟花仿佛还在眼前,2005 年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。沈浩站在别墅的阳台,看着远处的天空,身边是靠在他怀里的晓雅,旁边是并肩站着的苏晴。“晴雅” 角色的成功联动,苏晴顺利推进的毕业论文,合作社不断扩大的规模,淘宝店日益增长的销量,还有身边两个彼此珍视的人,这一切都让他觉得,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“沈浩哥,下个月我的文创产品要出新款,我想把‘晴雅’和合作社的黑猪结合起来,做个毛绒玩具!” 晓雅仰起头,眼里满是期待。
“好啊,我支持你。”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。
苏晴看着他们,笑着说:“我的论文下个月就能定稿了,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老家,给合作社的农户们做个分享,把供应链优化的经验教给他们,让大家一起赚钱。”
沈浩点点头,伸出胳膊,把两人都揽在怀里。春风吹过阳台,带着淡淡的花香,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