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重回黄金年代 > 第141章 填报志愿

第141章 填报志愿(1/2)

目录

7 月 30 日的清晨,天刚亮透没多久,沈家院子里的老槐树就筛下细碎的阳光,落在堂屋的书桌上。桌面被沈母前一晚用抹布擦得锃亮,摊着两张叠得整齐的米黄色纸质表格 —— 那是昨天沈浩和晓雅从县一中领回的 “2 年秋酿” 的红纸,他笑着说:“这酒我存了快一年了,本来想等晓雅考上大学再喝,今天填志愿顺利,正好拿出来庆祝庆祝。” 沈母和林母在厨房忙碌着,沈母站在灶台前,正给锅里的糖醋排骨收汁,油花在锅里 “滋滋” 作响,香味飘出老远;林母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,手里拿着一块案板,正切着下午蒸好的桂花糕,刀工细细的,把糕切成了小块,方便大家拿取。

街坊们陆陆续续地来了,李婶带着自家的小孙子,手里提着一篮刚煮好的毛豆;隔壁的王爷爷拄着拐杖,手里拿着一本旧相册,说要给沈浩和晓雅看看他年轻时候去北京的照片;邻居家的高中生小宇也来了,手里拿着笔记本,想让沈浩和晓雅给讲讲学习方法。院子里的红灯笼被点亮了,暖黄的光落在每个人的脸上,满是热闹的温情。

沈父端着一个白瓷酒杯,刚要说话,沈浩的手机突然响了 —— 是苏晴的视频请求。“晴晴来电话了!” 沈浩赶紧接起,把手机放在桌上提前准备好的支架上,屏幕里的苏晴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,头发披在肩上,身后是京华大学的校门,校门旁的公告栏上贴着 “2003 年新生报到须知” 的海报。“爸!妈!林叔!林婶!还有各位街坊叔叔阿姨!我在京华给你们问好啦!” 苏晴的声音带着点刚跑完步的轻喘,显然是特意从实验室赶到校门口来视频的。

“晴晴!” 林母凑到屏幕前,眼里满是想念,她伸手轻轻碰了碰屏幕,像是想摸到苏晴的脸,“在北京还好吗?吃得惯学校的饭吗?别总待在实验室里,按时吃饭,注意身体。”

“我挺好的林婶,” 苏晴笑着说,她身后的风轻轻吹起她的裙摆,“学校食堂的饭菜可香了,我最近还学会了做糖醋排骨,跟沈浩妈做的味道差不多,等沈浩和晓雅来了,我做给他们吃。” 她的目光落在沈浩身上,停留了两秒,才轻轻移开,声音软了些:“你们填完志愿就等着录取通知书吧,我昨天问了学校招生办的老师,大概 8 月 15 号左右会寄到家里,到时候你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。”

“晴姐,” 晓雅抢着说,她手里还拿着半串糖葫芦,脸上沾了点糖渣,“我们买了 8 月 25 号的火车票,上午 9 点到北京,到时候你去火车站接我们好不好?” 她刻意没提 “临时复习点”,只顺着之前的话说 “到时候我们先去学校报到,再跟你一起吃糖醋排骨”。

“好啊!” 苏晴点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,她抬手看了眼手腕上的表 —— 那是沈母去年给她买的生日礼物,表盘上印着小小的桂花图案,“我到时候肯定去接你们,先带你们去学校宿舍放行李,再去食堂吃糖醋排骨,咱们姐弟妹三个,总算能在北京聚齐了。” 她说话时,指尖悄悄攥了下裙摆,这是她紧张时的小动作 —— 怕说漏 “临时复习点” 的事,让长辈们担心,只有沈浩注意到这个细节,心里泛起一阵暖意。

沈父端着酒杯站起来,声音洪亮,盖过了院子里的喧闹:“来!咱们大家举杯!第一杯,祝沈浩和晓雅填志愿顺利,等着拿京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!第二杯,谢谢晴晴在北京帮衬着两个孩子,也谢谢各位街坊这么多年来的照顾,咱们邻里之间的情分,比啥都重!第三杯,祝孩子们在北京平平安安,前程似锦,也祝咱们大家伙儿的日子,越过越红火!”

“干杯!” 酒杯碰撞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,清脆又热闹。林父喝了一口米酒,眼眶微微泛红,他放下酒杯,看着沈浩和晓雅,声音带着点哽咽:“说真的,要是没有沈浩和晴晴,咱们家晓雅肯定考不上京华,咱们家的书店也撑不过去年的疫情。” 他顿了顿,像是想起了什么,“去年 3 月封控最严的时候,晓雅的复习资料不够,沈浩每天早上冒着寒风给我们送资料;晴晴从北京寄来的口罩和消毒水,包裹上还写着‘给晓雅和叔叔阿姨用’,那时候我就想,咱们这辈子能遇到这样的好邻居、好孩子,是多大的福气啊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