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高考前的誓言(2/2)
她顿了顿,语气变得更郑重:“你们复习别太累,晓雅别总熬夜背单词,沈浩也别总盯着生物书,每天记得听《高考心理疏导》,我录了节目片段,等会儿发给你们。要是遇到不懂的题,随时给我发 qq 消息,我虽然忙,但肯定会回复 —— 咱们一家人,一起努力,一起实现梦想。” 视频聊了半个小时,中途断了两次,每次重新接通,两人都笑得更开心,好像卡顿的画面反而成了特别的回忆。
挂掉视频后,晓雅还盯着屏幕里的未名湖照片,小声说:“沈浩哥,咱们一定要考上京华大学,我想快点去北京,快点见到苏晴姐,快点住进那个带阳台的房子。” 沈浩从抽屉里拿出两张便签,上面印着 “高考加油” 的字样,是他从县城文具店买的:“咱们把刚才的誓言写下来,贴在书桌前,每天看一眼,就像苏晴姐在身边鼓励咱们一样。”
晓雅接过便签,认真地写下 “为了北京,为了京华大学,为了和晴姐汇合,拼了!”,字迹工整得不像平时的她,还在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爱心。沈浩也写下同样的话,旁边加了句 “明年夏天北京见”—— 他在心里默默记着,这一年的夏天,会是他们约定成真的开始。
两人把便签贴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,旁边是苏晴寄来的洗印照片 —— 北京租房的阳台、未名湖的雪景,还有她穿着实验服的样子,照片背后都写着苏晴的字:“等你们来”。晓雅看着这面 “梦想墙”,突然抱住沈浩,声音带着点哽咽:“沈浩哥,谢谢你一直陪着我,要是没有你,我肯定坚持不下去。”
沈浩轻轻回抱住她,手放在她的背上,轻轻拍着 —— 他能闻到晓雅头发上的桂花香味,是沈母早上给她梳头发时抹的,用的是去年秋天晒的桂花,淡淡的,很好闻。这味道让他想起跨世纪那晚的桂花糕,想起以前一起在家复习到深夜的日子,更觉得这份约定无比珍贵:“傻丫头,咱们是一起的,要坚持一起坚持,要去北京一起去北京。”
“沈浩,晓雅,快出来吃夜宵!” 林父的声音从外面传来,手里端着个铝锅,里面是刚煮好的黑芝麻汤圆,“煤炉上温了半天,快趁热吃,补补脑子。” 沈母也跟着走进来,手里拿着件棉袄,是去年过年给晓雅做的,里面塞的新棉花:“晚上冷,别冻着了,复习再重要,也得注意身体。”
一家人围坐在桌前,铝锅冒着热气,汤圆的甜香漫开来。林父说要提前去县城火车站问高考后的车票,“听说今年去北京的人多,得早点订票”;沈母说要给他们织新毛衣,“北京冬天比咱们这儿冷,得穿厚点”;晓雅说要带点家乡的桂花糕给苏晴,“用沈阿姨教我的方法做,肯定好吃”;沈浩说要把复习资料整理好,“带到北京还能接着用,苏晴姐说不定也用得上”。笑声飘出窗外,和胡同里煤炉的烟火气混在一起,暖得像要把冬夜捂热。
晚饭后,沈浩送晓雅回家,两人走在青石板路上,路灯的光有点暗,却足够照亮脚下的路。晓雅拉着沈浩的手,小声说:“沈浩哥,咱们明天早上早点来书屋复习吧,我想把今天没搞懂的英语语法再学一遍,还要听苏晴姐录的心理疏导节目。”
“好啊,” 沈浩点头,“我明天早上给你带豆浆和油条,从张大爷的早点摊买,他炸的油条最香。” 他看着身边的姑娘,看着她眼里的光,心里突然觉得,这个冬天,因为这份 “一起去北京” 的约定,变得格外明亮。
晓雅回到家,趴在书桌上,看着墙上的 “梦想墙”,又摸了摸诺基亚手机上的校徽贴纸,心里充满了力量。她拿出笔记本,封面写着 “高考复习日志”,写下今天的总结:“学会数学压轴题,和沈浩哥跟苏晴姐视频,离北京又近了一步。明天继续努力,不放弃,不退缩!”
而沈浩回到家,打开电脑,给苏晴发了条 qq 消息:“苏晴姐,谢谢你今天的鼓励,视频虽然卡,但很开心。我们会更努力,明年夏天北京见。” 很快,苏晴回复了消息,还附带了一张未名湖的最新照片:“等你们来,我带你们去看湖边的樱花,今年开得肯定特别好。”
沈浩看着屏幕里的照片,心里满是期待。他知道,高考还有五个月,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,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,只要苏晴在远方等着他们,只要 “一起去北京” 的约定还在,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。夜色渐浓,胡同里的煤炉还在冒着微光,收音机里的《高考心理疏导》节目还在播,照亮了他们通往北京的路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