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苏晴助攻(2/2)
放学回家,沈浩刚推开家门,就看见沈建国坐在堂屋的椅子上,手里拿着个万用表,正在修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—— 是胡同口老王的,早上送来时说孙子想听天气预报,急着用。“爸!” 沈浩跑过去,把复印的表格和自己画的预测表递给他,声音都带着点颤:“你看这个!晴姐帮我查了县统计局的年鉴,1995 到 1997 年房价每年涨 15%,一中附近涨得更快!晓雅爸妈也想买房,说住得近互相照应,还能一起凑钱!”
沈建国停下手里的活,接过表格,眉头轻轻皱了起来。他先看了看复印的年鉴页面,蓝色的 “县统计局编制” 印章印得清清楚楚,数字规整地列在表格里;又看了看沈浩画的表格,字迹虽然稚嫩,却把年份、房价、涨幅标得明明白白,“县一中附近” 的小星星还画得格外认真。“这数据哪儿来的?” 他问,声音比昨天缓和了不少,没有了之前的不屑。
“是县图书馆的《县城统计年鉴》,晴姐帮我找的,她还说 1994 年的也是涨的。” 沈浩赶紧解释,“晓雅爸妈说,他们能凑五千块,我妈要是不够,她还能去纺织厂打零工!以后咱们住得近,我和晓雅上高中不用早起,晴姐家也不用总搬家……” 他越说越激动,连手都跟着比划。李秀莲从厨房出来,手里拿着刚蒸好的馒头,听见这话也凑过来看表格:“真涨这么快?那要是现在不买,以后真买不起了?”
沈建国没说话,拿着表格走到门口,望着胡同口的方向 —— 那里能看见县一中的教学楼顶,红色的瓦片在夕阳下泛着暖光。他想起上个月单位老王念叨,儿子在市里买的房,一年涨了两百多;又想起张奶奶说过,孙女明年要上一中,想在附近租房子,问了几家都要六十块一个月,比去年贵了十块。这些以前没往心里去的话,现在跟表格上的数字凑在一起,心里忽然就动了 —— 或许,这孩子的想法,不是瞎起哄。
“爸,你看这儿!” 沈浩指着表格上的预测线,“要是按 15% 涨,明年就三百多,后年四百多,咱们现在买,以后晓雅和我上高中方便,晴姐家要是租一间,还能收点房租,补贴小卖部的进货钱。” 晓雅也跟着帮腔:“沈叔叔,我爸妈说要是选朝南的房子,冬天晒得着太阳,外婆织毛衣也暖和!”
沈建国摸了摸表格上的数字,指尖划过 “15% 涨幅” 那行字,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了。他转头看着沈浩期待的眼神,又看了看李秀莲担忧的表情,轻轻叹了口气:“行,明天周末,我带你去东边新小区看看,再问问老王和你刘叔。要是真像你们说的这样,户型也合适,咱们再商量凑钱的事。”
“真的吗?爸!” 沈浩的声音一下子拔高,眼里闪着光,“我明天就跟你去!晴姐说她也有空,能帮咱们看户型,她还借了本《房屋户型选购》,知道怎么看朝向和采光!” 沈建国点点头,把表格叠好放进上衣口袋,指尖还留着纸页的温度:“先看看再说,别高兴太早。要是小区太远,或者户型太小,还是不行。” 话里虽有顾虑,可语气里的松动,谁都听得出来。
晚上吃饭时,外婆看着沈浩扒饭都带着笑,忍不住打趣:“要是真能买新房子,外婆就把织好的毛衣都带去,给你们每人织件厚的,冬天上学不用冻手。” 沈浩夹起一块肉放进外婆碗里,眼睛弯成了月牙:“外婆,等选好房子,我要给您留个靠窗的房间,让您能晒太阳、织毛衣,还能看见一中的操场 —— 以后我上体育课跑步,您在窗边就能看见我!”
夜色渐深,沈浩躺在床上,手里攥着那张画满表格的草稿纸。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,把 “县一中附近” 的小星星照得格外亮。他知道,爸爸虽然没完全同意,但已经动摇了,就像表格上的涨幅线,只要开始向上,就会慢慢朝着目标靠近。而他和晴姐、晓雅 “住得近、心更近” 的约定,也像这表格上的数字一样,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近。
第二天一早,沈浩就跑到苏晴家和晓雅家,把好消息告诉了她们。三个孩子站在沈家巷口,望着东边的方向,风里还带着点凉意,却吹不散眼里的憧憬。“周末去看小区,晴姐你帮咱们看朝向,晓雅你帮咱们问价格,我来记笔记!” 沈浩兴奋地分配着任务,苏晴笑着点头:“我把《房屋户型选购》带来,咱们一起学怎么看承重墙和采光!” 晓雅也用力点头:“我今天就问我爸妈,有没有选房要注意的地方,让他们教我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