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多找钱的“失误”(1/2)
1990 年 冬,雪花飘下来软得像撒了把碎棉花,把县城中街的青石板盖了层薄白。沈浩背着印着绿色小火车的新书包,刚从 “向阳幼儿园” 出来 —— 这是县城里数得着的好幼儿园,有刷着彩虹漆的滑梯、装满木质积木的蓝色筐子,还有会弹手风琴的王老师,是沈建国上个月跑了三趟园所,咬牙交了比普通幼儿园贵两倍的学费才定下的。
“小浩,慢点跑!” 李秀莲从胡同口迎上来,手里提着刚买的白菜,看见儿子书包侧兜露出来的小红花,忍不住笑,“又得小红花啦?快跟妈说,今天学啥新东西了?”
沈浩拽着母亲的衣角,献宝似的掏出画纸:“画‘我的家’!王老师说我画得好,还夸我把晓雅画得像!” 画纸上,灶台冒着热气,两个手拉手的小人站在院门口,一个写着 “浩”,一个扎着羊角辫,旁边还画了棵歪歪扭扭的枣树。
刚踏进自家小院,就闻见红薯粥的甜香。李秀莲刚把白菜放进厨房,院门口就传来 “咯吱咯吱” 的踩雪声。沈浩探头一看,立刻笑着跑过去:“晓雅!”
林晓雅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棉袄,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,风一吹就往里灌凉气。她背着个旧布包,布包带子用红、蓝两条布条接起来,冻得通红的小手紧紧攥着包带 —— 自从秋天两家分别送孩子去幼儿园,沈浩去了 “向阳”,她去了胡同口的 “育红”,两人就只有早晚路过时能说几句话,白天连见面的机会都少了。
“我…… 我来买橡皮。” 林晓雅慢慢打开布包,从里面掏出一张皱巴巴的 “大团结”,纸币边缘卷得厉害,还沾着点泥土,“育红的老师说,明天要带新橡皮写拼音,我妈让我拿这个来买,说找的钱能买几本新作业本。” 她的声音有点发颤,眼睛盯着地上的雪,怕自己拿的钱太大,给沈家添麻烦。
李秀莲从屋里走出来,看见那张大团结,连忙接过:“这么冷的天,怎么让孩子拿这么多钱?橡皮才两毛,阿姨这就给你找钱。” 她说着转身往里屋走,沈浩赶紧跟过去,拉着母亲的衣角小声说:“妈,晓雅的幼儿园连彩色铅笔都没有,她昨天还说作业本快用完了,能不能…… 能不能多帮她点?”
李秀莲摸了摸沈浩的头,没说话,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零钱:四张一元、八张一角,又悄悄从抽屉最里面抽出一张崭新的 “大团结”—— 这是昨天杂货铺的营收,边角还带着油墨味,她特意留着没存银行。她把新的 “大团结” 夹在四张一元中间,仔细理了理,让纸币叠得整整齐齐,才走出去递给林晓雅:“你数数,橡皮两毛,你给十块,找你九块八。揣在棉袄内兜最安全,别弄丢了,还得买作业本呢。”
林晓雅连忙接过钱,紧紧抱在怀里,手指能摸到纸币的厚度,却没察觉中间夹着张新的 “大团结”。她把橡皮小心地放进布包,又从包里掏出个冻得硬邦邦的烤红薯:“阿姨,这个给你和小浩吃,我妈早上烤的,甜着呢。”
“你自己吃,路上暖手。” 李秀莲把红薯塞回她手里,又从灶台上端了碗热粥,“快喝碗粥暖暖身子,‘育红’离这儿远,别冻着了。”
林晓雅捧着粥碗,小口喝着,眼睛慢慢亮了 —— 红薯粥甜丝丝的,暖得她从喉咙一直热到肚子里。她喝完粥,又说了好几句 “谢谢”,才裹紧棉袄往家走,雪沫子沾在她的羊角辫上,像撒了把碎糖,走几步还回头朝沈浩挥挥手,手里的钱被她牢牢攥在手心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