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墨镜风波与算盘上的文曲星(2/2)
下午的太阳更毒了,街面上的行人都躲着阴凉走。刘老三的铺子里却突然热闹起来,隐约传来 “套圈了套圈了,五毛钱三次,套中就送肥皂” 的吆喝声。沈浩趴在门口的门槛上偷偷看,原来刘老三搞了个 “套圈游戏”,铺子里摆着肥皂、火柴、梳子当奖品,圈子却是用细铁丝弯的,比碗口还小一圈,边缘还锈迹斑斑。
街坊们围过去试了试,张婶套了三次,圈子要么擦着肥皂边飞过去,要么直接落在地上,气得她直跺脚:“刘老三,你这圈子也太小了!根本套不中,不是骗人吗?” 刘老三却摆手说:“套不中是你们技术差,我昨天还套中了三块肥皂呢!” 他说着,拿起圈子示范,结果手一抖,圈子直接飞进了旁边的水沟,“扑通” 一声溅起水花,惹得街坊们哈哈大笑:“刘老三,你这技术也不咋样啊!”
沈浩看着这一幕,拉了拉沈建国的衣角,又指了指自家的积分台,再指了指柜台上的算盘。沈建国立刻明白过来,清了清嗓子大声喊:“各位街坊,来我家买东西满十块,不仅能积一分换鸡蛋、换风扇,还能免费套圈!咱这圈子用竹编的,比刘哥那铁丝圈大多了,保证一套一个准!套中啥就拿啥,不糊弄人!”
街坊们一听,纷纷涌进沈家铺子。张婶第一个试手,拿着竹编圈子一扔,正好套中了块肥皂,笑得合不拢嘴:“还是你家这活动实在!刘老三那就是骗人的,以后我再也不去他那儿了!” 刘老三站在对面,看着自家铺子里瞬间空荡荡的,气得直跺脚,却没辙 —— 他总不能把圈子改大,那样要亏不少肥皂。
傍晚收摊时,沈建国把账本摊在柜台上,准备算账。李秀莲收拾完货架,看着沈浩在旁边摆弄算盘,突然心血来潮:“小浩,你不是总说要帮妈记账吗?今天试试?咱算算今天卖了多少,收入多少。” 她把账本推到沈浩面前,又把算盘往他手里塞,“你爸说你之前帮着数积分牌数得准,今天试试拨算盘。”
沈浩眼睛一亮,小手抓着算盘珠,按照账本上的记录,一边念一边拨:“墨镜八副,一副三十五,三八二百八十;头花十对,一对三块,三十;肥皂五块,一块一点二,六;还有酱油、醋……” 他的小手虽然小,拨算盘珠却很灵活,噼里啪啦的声音清脆又整齐。没过多久,他抬起头,脆生生地喊:“今日收入 35.6 元!”
李秀莲根本不信,笑着说:“你这孩子,瞎拨的吧?妈自己算一遍。” 她拿起算盘,对着账本重新算,算完后愣了 —— 居然也是 35.6 元。她以为自己算错了,又算第二遍、第三遍,结果都一样。李秀莲激动得把沈浩抱起来,在他脸上亲了又亲,声音都有点发颤:“我儿是文曲星下凡啊!才四岁就会拨算盘记账,还分毫不差!比你爸当年强多了!”
沈建国也凑过来,笑着从口袋里掏出张纸和铅笔:“既然咱小浩是‘文曲星’,那爸教你写数字,以后记账就能自己写了。” 沈浩接过铅笔,心里却在盘算:今天收入 35.6 元,按这个客流量,一个月能赚一千多,除去房租和进货成本,一年能存一万多,明年春天说不定就能凑够钱,在县城实验小学附近买套小房子 —— 前世父母就是因为没房子,他只能在乡下读小学,这一世一定要让家人住上县城的房子。
他故意把数字写得歪歪扭扭,“3” 写得像个小耳朵,“5” 的弯钩拐得离谱,生怕写得太好被父母怀疑。沈建国却笑得合不拢嘴:“写得好!比爸第一次写强多了!以后每天都教你写,咱把 1 到 100 都学会!”
夜里,沈浩进入了梦乡。他看到自家搬进了县城的新房子,房子里有个专门的小房间,放着他的蜡笔和算盘;刘老三也不再跟自家较劲,还来请教记账的法子,沈浩教他拨算盘,刘老三学得很认真,最后两家铺子还一起搞了次 “中街便民活动”,街坊们都笑得很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