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父亲的辞职报告(2/2)
李秀莲也凑过来,看着儿子把工作证和名片摆在一起,又对着工作证点头,突然反应过来:“你是想让你爸…… 别丢了仓库的工作?”
沈浩用力点头,小手又抓着工作证,往沈建国手里塞,嘴里蹦出 “留、留” 两个字。他知道直接说 “不辞职” 太生硬,只能用 “留着工作证” 这个动作,暗示父亲别断了后路。
这话像点醒了李秀莲,她拍了下大腿:“对啊!咱可以先办停薪留职啊!” 她想起前阵子听工厂工会的人说,农机厂响应 “搞活经济” 的号召,刚出了停薪留职的政策 —— 职工可以申请保留编制,停发工资,要是外面闯荡不顺利,随时能回厂里复工。“这样既不丢了铁饭碗,又能放心开铺子,就算赔了,还有退路,多稳妥!”
沈建国眼睛也亮了,他在深圳时就听说,不少下海的人都是这么干的 —— 老王的侄子以前在广州国营电子厂上班,就是办了停薪留职去的深圳,现在一个月赚的钱抵得上厂里一年工资,就算以后想回去,厂里还留着他的工位。“我咋没想到这个!明天我就去跟主任申请,先停薪留职半年,要是铺子能稳住,再辞工作也不迟!”
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松快起来,李秀莲给沈建国夹了块炖土豆:“还是咱小浩机灵,不然咱俩还得争到半夜。” 沈浩听着夸奖,小脸上露出笑,又把那块电子表拿起来,往父亲手里塞 —— 这次他指着表针,轻轻转了转,像是在说 “赶紧行动,别耽误时间”。
第二天一早,沈建国揣着写好的停薪留职申请去了农机厂。主任接过申请,戴着老花镜看了半天,才放下笔叹口气:“建国啊,你这一步走得比别人稳。最近厂里申请停薪留职的人不少,有去倒腾水果的,有去跑运输的,都是想趁政策好闯闯。你踏实,我信你,要是外面不好混,随时回仓库来。” 说着就在申请上签了字,盖了公章。
拿着盖了章的申请,沈建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。他走出农机厂大门,看着墙上 “支持个体经营,鼓励灵活就业” 的红色标语,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—— 这不是丢了铁饭碗,是给家里多找了条生路。
回到家,沈建国把申请递给李秀莲,两人凑在一起看,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。“张婶昨天说,县城中街有个供销社摊位要转租,月租五十块,明天咱去看看?” 李秀莲翻出存折,开始算账,“租摊位五十,第一次进货一千,剩下的钱留着应急,刚好够。”
沈浩坐在炕边,手里把玩着电子表,听着父母规划未来,心里格外踏实。他知道,1987 年的 “停薪留职”,是普通人抓住时代机遇的最优解 —— 既不用像 “破釜沉舟” 那样冒险,又能借着政策的东风往前闯。前世父亲就是因为没敢尝试,一辈子困在仓库,这一世有了这条退路,家里的杂货铺一定能开得红火。
傍晚时,林晓雅跟着妈妈来串门,手里还拿着块刚缝好的布偶。“听说建国哥从深圳回来了?” 林母笑着问,“我家那口子还说呢,你这趟去深圳算走对了,不过他在棉纺厂的工作还算稳定,没想着折腾,就盼着你这铺子开起来,以后买东西方便。”
“没问题,等铺子开了,你们随时来,肯定给你们算便宜点。” 沈建国笑着应下,又拿出块电子表递给林晓雅,“给,深圳带回来的,让晓雅玩。”
林晓雅接过电子表,眼睛亮得像星星,拉着沈浩的手:“小浩,咱一起看表!” 两个孩子趴在炕边,盯着表盘里转动的指针,小声嘀咕着,屋里满是热闹的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