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重回黄金年代 > 第13章 仓库里的秘密

第13章 仓库里的秘密(2/2)

目录

从那天起,沈浩就多了个 “习惯”:每天早上醒来,一睁开眼就指着房梁的方向哭闹,小手指着布捆,嘴里 “啊啊” 叫着,眼泪都快掉下来了;吃饭的时候,他会把手里的小碗往房梁下推,碗里的米汤都洒出来了;晚上睡觉前,他还会拉着李秀莲的衣角,使劲往房梁那边拽,不让李秀莲关灯睡觉。一开始,李秀莲以为他是好奇看布,觉得孩子第一次见这么多布,新鲜,没太在意,只是哄着他:“布在上面好好的,咱不看了,睡觉好不好?” 可连着几天都是这样,沈浩哭得越来越厉害,李秀莲心里就犯了嘀咕:“这孩子咋总指着房梁哭?难道布出啥问题了?是不是布捆没捆好,要掉下来了?”

沈建国下班回来,李秀莲把这事跟他说了,语气里满是担心:“小浩这几天总指着房梁哭,哭得可伤心了,是不是布有啥问题?咱上去看看吧,不然我心里总不踏实。”

沈建国也觉得奇怪,孩子平时挺乖的,不会无缘无故哭闹:“要不咱看看去?踩着梯子上去瞅瞅,看看布捆有没有松,油布有没有破。”

两人搬来梯子,沈建国踩着梯子往上爬,他先检查油布 —— 油布好好的,没有破洞,四角的图钉也没掉;再检查布捆,绳子捆得结结实实的,没有松的迹象;最后摸了摸白布,布面干干爽爽的,没有一点潮气,也没有老鼠咬过的痕迹。“布好好的,没毛病啊。油布也没破,布捆也没松,不知道孩子为啥哭。” 他回头跟李秀莲说,语气里满是疑惑。

可沈浩还是在哭,小手指着房梁,哭得脸都红了,嗓子都有点哑了。李秀莲心疼得不行,赶紧把沈浩抱起来,拍着他的背哄:“小浩乖,不哭了,布好好的,没事啊。”

哄了好一会儿,沈浩才止住哭,可还是指着房梁 “啊啊” 叫。李秀莲突然想起什么,拍了下大腿:“是不是怕下雨漏雨?前几天下雨,屋顶有处还渗了点水,虽然没滴到布上,可要是下大雨,说不定就漏到布上了。孩子肯定是担心这个,才哭的。以后咱每天都检查检查,看看布潮不潮,油布有没有破,有没有老鼠咬。”

沈建国点了点头,觉得李秀莲说得有道理:“说得对!这些布可是咱攒了好久的布票换的,是咱的指望,可不能出岔子。以后我每天下班回来,都上去看看;你早上起来,也上去摸摸,这样咱都放心。”

从那以后,每天早上,李秀莲都会搬来梯子,踩着梯子摸一摸房梁上的白布 —— 她会先检查油布有没有破,再掀开油布的一角,摸一摸布面潮不潮,最后检查布捆的绳子松没松。确认没问题了,她才会下来做早饭;要是沈建国休息,就换沈建国上去检查,他会带个手电筒,照照布捆的角落,看看有没有老鼠屎,有没有布被老鼠咬过的痕迹。每次检查完,两人都会相视一笑 —— 布好好的,心里就踏实,连做饭、吃饭都觉得香。

有天下午,邻居王婶来借针线 —— 王婶家的孙子要做百家衣,缺根蓝色的线,知道李秀莲家里线多,就来借。刚进门,王婶就看见李秀莲踩着梯子往房梁上看,梯子晃悠悠的,吓得王婶赶紧喊:“秀莲,你快下来!踩着梯子多危险,摔着可咋整?你这是干啥呢?”

李秀莲赶紧从梯子上下来,把梯子挪到墙角,用抹布擦了擦梯子上的灰尘,笑着说:“没啥,房梁上放了点粮袋,最近总下雨,我看看粮袋潮不潮,别发霉了 —— 粮食发霉了就不能吃了,怪可惜的。” 她没提白布的事,心里清楚:现在囤布的事可不能声张,1985 年换粮票被举报的事还历历在目,要是被人知道囤了这么多布,举报 “投机倒把”,布被没收不说,还可能被罚款,那可就亏大了。

王婶也没多想,接过李秀莲递来的蓝色线,就聊起了家常 —— 说谁家的孩子订婚了,用了五十尺布票做新衣服;说供销社的布又涨价了,一尺的确良涨到一块六,白布也涨到一块五了,比上个月贵了两毛。聊到沈浩,王婶看着炕上玩拨浪鼓的沈浩,笑着逗他:“小浩真乖,安安静静的,不像我家那小子,整天爬高上低的,昨天还把院里的花盆摔了,气得我好几天没理他。”

沈浩咧着嘴,露出没牙的牙床,小手把拨浪鼓摇得 “咚咚” 响,眼神却悄悄瞟向房梁 —— 王婶说白布涨到一块五一尺,比他换布时贵了两毛,这意味着房梁上的五十匹布,已经悄无声息地涨了钱。他故意把拨浪鼓往房梁方向递了递,嘴里 “啊啊” 叫着,像是在跟父母分享这份 “秘密喜悦”。

李秀莲没懂沈浩的小动作,只当孩子被逗开心了,笑着跟王婶说:“这孩子就爱热闹,你一逗就笑。” 王婶又坐了会儿,叮嘱李秀莲 “缝百家衣的线不够再去借”,才拎着针线筐离开。门刚关上,李秀莲脸上的笑容就收了收,走到炕边抱起沈浩,压低声音说:“听见没?白布都涨到一块五了,咱那五十匹布,现在卖就能多赚不少。”

沈建国刚从仓库下班回来,放下帆布包就接话:“我下午在仓库也听老王说了,他闺女在供销社上班,说下个月布价还得涨,南边纺织厂的原材料还没运过来。” 他走到房梁下,抬头瞅着油布盖着的布捆,眼里满是庆幸,“幸好咱听小浩的,提前囤了布,不然现在想买都买不着这么便宜的了。”

李秀莲抱着沈浩,也抬头看房梁:“可现在也不能卖,才涨两毛,等涨到一块八、两块,咱再卖,能多赚一倍。” 她手指轻轻拍着沈浩的背,像是在跟孩子商量,“小浩你说是不是?咱再等等,等价格再涨涨。”

沈浩用力点头,小脑袋在李秀莲怀里蹭了蹭 —— 他记得前世 1986 年底,白布最高涨到过两块二一尺,现在卖太早了。他伸出小手,指着墙角的针线筐,又指了指房梁,嘴里 “啊啊” 叫着。李秀莲愣了愣,突然反应过来:“你是让我把针线筐挪远点儿,别碰着梯子?” 沈浩赶紧点头,李秀莲笑着说:“这孩子心细,还知道护着布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,李秀莲更谨慎了。每次检查布捆,都要先看看院门外有没有人,确认没人了才搬梯子;晚上关门前,还会特意把梯子藏在柴火垛后面,怕邻居看见起疑心。沈浩也没闲着,每天早上父母检查布捆时,他就坐在炕上玩拨浪鼓 “望风”,听见院外有脚步声就赶紧 “啊啊” 叫,提醒父母把梯子收起来。

有天晚上,沈建国翻出之前的账本,跟李秀莲坐在炕边算账。煤油灯的光映着账本上的铅笔字,沈建国指着数字念:“咱换布花了两百尺布票,折算成钱是两百六十块,加上给表哥的五块,一共两百六十五块。现在白布一块五一尺,一匹布十尺,就是十五块,五十匹就是七百五十块,除去成本,能赚四百八十五块。要是涨到两块,就能赚七百三十五块,顶我一年的工资了!”

李秀莲凑过来看账本,手指点着 “七百三十五块” 的数字,眼里亮闪闪的:“我的老天爷,能赚这么多?要是真这样,咱就能把屋顶好好修修,再给小浩买个新摇篮,明年开春还能给你扯块新布做件工装,你那件都快磨破了。”

夜渐深,胡同里的风声小了,只有沈家的煤油灯还亮着。李秀莲把账本放进炕席下的木盒,又检查了一遍门闩;沈建国把白天换下来的工装叠好,放在炕边的木箱上;沈浩躺在两人中间,小手攥着李秀莲的衣角,慢慢进入了梦乡。梦里,他看到房梁上的布捆变成了一沓沓的钱,父母用这些钱修了屋顶,买了新摇篮,还给他做了件新棉袄,一家人坐在炕边吃饺子,笑得特别开心。

第二天一早,天刚亮李秀莲就醒了。她轻手轻脚地搬来梯子,踩着梯子检查布捆 —— 油布没破,布面干爽,绳子也没松。她从梯子上下来,看着炕上还在睡的沈浩,心里满是踏实。她知道,只要守好房梁上的 “秘密”,等布价涨到最高,梦里的日子很快就会变成现实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