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重回黄金年代 > 第10章 年的小目标

第10章 年的小目标(2/2)

目录

他从母亲怀里爬下来,小手撑着炕桌,一点点挪到报纸旁边 —— 那是沈建国从仓库带回来的《经济参考报》,上面有篇关于 “经济政策调整” 的报道,虽然内容简单,但提到了 “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”,这正是价格双轨制的前兆。他伸出小手,抓住报纸的一角,轻轻拽了拽,咿咿呀呀地叫着,还抬头看了沈建国一眼。

李秀莲以为沈浩想玩报纸,赶紧把报纸递到他面前,笑着说:“小祖宗,这报纸可不能撕,你爸还得看呢。上面有仓库的通知,还有些国家政策,你爸说看看能了解点情况,以后换粮票也能心里有数。”

沈浩没撕报纸,而是用小手指着 “经济政策调整” 几个字,又指了指炕桌上的钱,嘴里发出 “啊啊” 的声音。他希望父亲能注意到这篇报道,能明白政策对赚钱的重要性,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小差价。

沈建国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。他拿起报纸,凑到炕桌上的煤油灯前,仔细读了起来。煤油灯的火苗有点晃,他就用手挡在灯前,不让风吹到火苗。“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…… 允许部分商品自由定价……” 他小声念叨着,眉头微微皱起,“这意思是说,以后有些东西可能不按计划价卖了?要是真这样,粮票、布票会不会越来越值钱?还是说,以后不用粮票也能买粮食了?”

李秀莲也凑过来看报纸,虽然她认识的字不多,但也能看懂 “政策”“定价” 几个关键词。她摸了摸沈浩的头,小声说:“不管政策怎么变,咱先攒着粮票、布票准没错。要是以后市场价真比计划价高,咱手里有粮票,就能多赚点;要是不用粮票了,咱也能自己用,总不会亏。”

沈浩心里有点急,但也知道不能操之过急。他只是个婴儿,不能说太多,只能慢慢引导。他又指了指报纸上的 “政策” 两个字,再指了指沈建国的工资袋,咿咿呀呀地叫着 —— 像是在说 “政策能让工资涨,能赚更多钱”。

沈建国看着沈浩的样子,突然笑了:“你这孩子,还知道政策能赚钱?行,以后爸多看看报纸,多关注关注政策。仓库里的老王也说,南边经济特区的政策好,好多人都靠政策赚了钱,咱虽然在小县城,但多了解点政策,总能抓住机会。” 他放下报纸,把钱重新捆好,放进炕席底下的小木盒里,“这八百块,咱得好好存着,明年争取攒够一千块。等攒够了钱,咱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,比如做点小生意,或者去南边看看,说不定能有更大的发展。”

李秀莲皱了皱眉:“去南边?太远了吧,咱没去过,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,万一被骗了咋办?你在仓库上班好好的,辞了工作太冒险了。”

“我就是说说,又不是现在就去。” 沈建国笑着说,“先攒钱,先学政策,等时机成熟了再说。现在最重要的是,把小浩养好,把日子过好,明年攒够一千块,这就是咱的小目标。”

李秀莲听了,也跟着笑了。她把沈浩抱进新棉被里,盖好被子,在他额头上亲了一口:“快睡吧,小浩。明天妈妈带你去胡同口看卖糖人的,给你买个小兔子形状的,咱也沾沾甜气。”

沈建国则坐在炕沿上,看着熟睡的沈浩和收拾针线的李秀莲,心里满是幸福。他想起去年这个时候,家里还冷冷清清的,而现在,不仅有了存款,还有了电视和新棉被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。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,只要多关注政策,抓住机遇,明年一定能攒够一千块,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。

沈浩躺在新棉被里,虽然闭着眼睛,心里却在规划着未来。1986 年的布票差价会翻一倍,1988 年的价格双轨制能让家里资产翻倍,他要做的,就是在合适的时机,用 “婴儿的方式” 提醒父母,让他们跟上政策的脚步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