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哭闹的信号(2/2)
沈建国笑着点头:“是啊,咱儿子就是有灵性,以后说不定是个有出息的。” 他伸手摸了摸沈浩的头,眼神里满是疼爱。
沈浩躺在母亲怀里,听着父母的对话,心里也很高兴。可他知道,这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还要找到换鸡蛋的人,把全国粮票换成鸡蛋,才能真正赚到钱。他想起昨天在粮店门口听到的两个老太太说的话,心里有了个主意 —— 说不定那两个老太太知道哪里能换鸡蛋。
回到家,李秀莲把全国粮票小心翼翼地放进蓝布包,藏在炕席底下,然后开始准备做饭。她今天心情好,特意在玉米糊糊里多掺了点小米,还加了点糖精,让糊糊甜了些。沈浩喝着甜丝丝的糊糊,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让母亲去找那两个老太太,换出鸡蛋。
下午,李秀莲抱着沈浩,准备去胡同口张婶家串门,想问问张婶知不知道哪里能换鸡蛋。沈浩知道后,心里很高兴,用力蹬了蹬小腿,像是在鼓励母亲。
走到胡同口,正好碰到昨天在粮店门口说话的两个老太太。她们手里提着布口袋,看样子也是刚买完东西回来。李秀莲赶紧走上前,笑着打招呼:“张奶奶,李奶奶,你们刚买完东西啊?”
张奶奶和李奶奶看见李秀莲,也笑了:“是啊,刚从供销社回来,你这是抱着孩子去哪啊?”
“我想去张婶家串门,顺便问问她知不知道哪里能换鸡蛋,我家有几张全国粮票,想换点鸡蛋给孩子补补身子。” 李秀莲小声说,眼睛里带着点期待。
张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:“你有全国粮票啊?我知道哪里能换鸡蛋,我家闺女昨天还跟我说,她认识一个人,专门收全国粮票换鸡蛋,一斤换两个,很划算。”
李秀莲的眼睛也亮了:“真的吗?那太好了,你能帮我联系一下吗?我有十五斤全国粮票,想换点鸡蛋。”
“没问题,我现在就去给你联系,你在家等着,我一会儿就给你回信。” 张奶奶很热情,说完就转身往家里走。
沈浩躺在母亲怀里,听着她们的对话,心里松了口气 —— 终于找到换鸡蛋的人了!他用小拳头轻轻碰了碰母亲的胸口,像是在庆祝。
李秀莲抱着沈浩回家,心里既期待又紧张。她坐在炕边,时不时往门口看,盼着张奶奶快点来。沈浩躺在旁边,也很着急,眼睛紧紧盯着门口,生怕出什么差错。
过了大概一个小时,张奶奶终于来了,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男人。张奶奶笑着对李秀莲说:“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王同志,他专门收全国粮票换鸡蛋。”
王同志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袄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对李秀莲说:“同志,你有多少全国粮票?我这儿有新鲜的鸡蛋,一斤粮票换两个,保证新鲜。”
李秀莲赶紧从炕席底下拿出蓝布包,打开给王同志看:“我有十五斤全国粮票,想换三十个鸡蛋。”
王同志接过全国粮票,看了看,确认是真的,然后从随身带的布口袋里拿出三十个鸡蛋,递给李秀莲:“你数数,三十个,都是新鲜的,刚从乡下收来的。”
李秀莲接过鸡蛋,小心翼翼地数了数,确认是三十个,高兴得合不拢嘴:“谢谢王同志,太谢谢你了!”
王同志笑着点头:“不客气,以后要是还有全国粮票,还可以找我换,我随时都在。” 说完,他就跟张奶奶一起离开了。
李秀莲抱着鸡蛋,坐在炕边,笑得合不拢嘴。她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竹篮里,摆在炕头,然后抱起沈浩,亲了亲他的脸蛋:“小浩,咱们有鸡蛋了,明天妈给你煮鸡蛋吃,让你补补身子。”
沈浩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,心里也很温暖。他知道,这十五斤全国粮票换回来的三十个鸡蛋,不仅仅是鸡蛋,更是家里日子变好的开始。他用力点了点头,嘴里发出 “咿咿呀呀” 的声音,像是在回应母亲。
晚上,沈建国坐在炕边,看着竹篮里的鸡蛋,笑着说:“没想到全国粮票真能换鸡蛋,以后咱们要是还有粮票,就多换点,既能给小浩补营养,还能换点钱。”
李秀莲点头:“是啊,以后咱们多留意粮票的事,说不定还能换点别的东西,让家里的日子再好点。”
沈浩躺在父母中间,听着他们的对话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他知道,这只是个开始,接下来还有布票涨价、价格双轨制、股市老八股等机会,只要他能一步步引导父母抓住这些机会,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可他又有点担心,以后的路还很长,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,比如被人举报投机倒把,比如政策变化,比如父亲的工伤隐患。
窗外的风还在 “呜呜” 地刮着,屋里的煤炉烧得正旺,橘红色的火苗映在墙上,跳动着温暖的光影。沈浩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,心里暗暗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—— 明天,他就能吃到母亲煮的鸡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