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重生 > 通灵列车 > 第105章 最绝望的背叛

第105章 最绝望的背叛(1/2)

目录

暮岚城的死寂如同冰冷的潮水,浸泡着每一个人的神经。

赫勒与赤焰团将士那如同活死人般凝固的身影,是插在莫兰泽和所有成员心头的一根毒刺,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。

欧斯特大师与菲拉、凯兰围绕着赫勒的“身躯”进行了长时间的、谨慎的探查。

魔法灵光如同细微的触须,小心翼翼地触碰着那被死灵魔法束缚的残骸。

“灵魂核心已彻底消散,唯有最强烈的战意和不甘被死灵魔力强行拘束,与肉体残骸结合,形成了这种……‘永恒守卫’状态。”

欧斯特大师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凝重,“直接触碰或移动,可能会引发魔力反噬,或者……让他们彻底化为毫无理智的亡灵生物。”

他看向莫兰泽,苍老的眼中带着不忍:“将军,或许……让他们安息于此,才是……”

“不。”

莫兰泽打断了他,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。

他走到赫勒面前,凝视着那张熟悉又陌生的、青灰色的脸,缓缓伸出手,这一次,他没有退缩,而是稳稳地、轻轻地落在了赫勒那冰冷僵硬的肩甲上。

“兄弟,”他低声说,像是怕惊扰了什么,“我带你回家。

你不能……留在这鬼地方。”

他抬起头,看向欧斯特大师,眼神是前所未有的恳切,甚至带着一丝卑微:“大师,一定有办法,对不对?哪怕只能带回他的躯壳,让他能葬在故乡的泥土里,而不是成为敌人操纵的傀儡……”

欧斯特大师沉默了。

他看向菲拉和凯兰,三人用眼神快速交流着。

最终,欧斯特大师重重叹了口气。

“有一个古老的安魂仪式,配合强效的‘宁静结界’,或许能暂时压制并剥离他身上的死灵魔力,让他的躯壳恢复平静,可以被移动。

但这需要时间,而且极度消耗魔力,期间不能受到任何干扰。

并且……仪式完成后,这具躯壳会加速腐朽。”

“足够了。”

莫兰泽毫不犹豫,“请大师施为。”
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是在极度压抑和紧张中度过的。

欧斯特大师三人以赫勒的躯体为中心,刻画下繁复的银色符文,镶嵌上几块珍贵的、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安宁宝石。

他们低声吟唱着古老而庄重的安魂咒文,魔力如同涓涓细流,温柔却坚定地渗透进那被死灵魔力侵蚀的躯壳。

洛兰带着精锐战士在外围构筑了严密的防线,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致,警惕着城内其他那些静止的“活死人”,以及可能隐藏在暗处的死灵法师。

空气中弥漫着魔法吟唱的低沉回响,以及一种无形的、能量对抗的紧绷感。

鸢尾和林其也在一旁静静等待着。

鸢尾看着那复杂的仪式,眼中充满了好奇,但更多的是对赫勒这位未曾谋面却令人敬佩的战士的惋惜。

林其则闭目感知着周围的能量流动,那死灵魔力的阴冷粘稠,与安魂仪式的柔和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他也在仔细感应着,试图捕捉任何可能与陈秋旭失踪相关的、细微的能量残留。

终于,当最后一句咒文落下,欧斯特大师手中的法杖顶端宝石爆发出最后一团纯净的白光,笼罩住赫勒的躯体。

那青灰色的皮肤似乎恢复了一丝极其微弱的、属于正常尸体的苍白。

那双空洞的眼睛,缓缓闭合。

一直紧绷着的、战斗姿态的身体,也微微松弛下来,仿佛终于卸下了重担,变得可以被移动。

“可以了。”欧斯特大师脸色苍白,几乎站立不稳,被凯兰及时扶住。菲拉大师也消耗巨大,额头上布满虚汗。

莫兰泽深吸一口气,亲自上前,小心翼翼地将勒的遗体从原地抱起。

那躯体依旧冰冷僵硬,却不再散发着那股令人不安的死灵气息。

他用早已准备好的、干净的旗帜,仔细地将赫勒包赫裹起来,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。

“我们走。”

莫兰泽的声音低沉而沙哑,抱着赫勒的遗体,翻身上马。

队伍沉默地撤离了这座被诅咒的死城。

没有人回头再看那些依旧如同雕塑般站立在原地的赤焰团士兵,那份悲伤和愤怒,已经深深埋藏在了心底。

返回据点的路程,比来时更加沉重。

马蹄声敲击着地面,也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。

赫勒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据点内一个清理出来的、相对干净干燥的石室里,由幸存的、为数不多的赤焰团老兵轮流看守。

他们看着曾经的首领如今冰冷的躯壳,无声地流着泪,用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擦拭着包裹遗体的旗帜。

主洞穴内,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。

莫兰泽坐在木桌旁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,眼神望着跳动的灯火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洛兰站在一旁,脸色阴沉。

老兵靠着墙壁,一口接一口地喝着闷酒。

欧斯特大师在休息,菲拉和凯兰在照顾他。

鸢尾和林其坐在角落。

鸢尾难得地安静,抱着膝盖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林其则看着手中那半截陈秋旭的断刀,眉头紧锁。

陈秋旭的失踪,赫勒的战死与化为活死人,神秘莫测的死灵法师,沦陷为死域的暮岚城……这一系列事件,像一团巨大的、充满恶意的迷雾,笼罩在前方。

他们带回的,不仅仅是一具悲壮的遗体,更是一个巨大的、令人不安的信号,和一个迫在眉睫的、远超王国内部斗争的恐怖危机。

沉重的马蹄声踏碎了丘陵地带的寂静,也踏在每一个从暮岚城归来的“铁砧”成员心头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