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(2/2)
他的手指点向屏幕上的模块:“以你新科冠军成员的身份作为核心资产和引爆点。我的学术背景,以及和印第安纳大学乃至更广泛学术圈层的关系,可以作为信誉背书,也为跨文化、跨领域的合作提供桥梁。初期,我们可以聚焦几个方向……”
李建国有条不紊地阐述着他的构想:一是将之前零散的训练营合作,升级为体系化的“李特篮球学院”品牌,建立标准课程、认证教练,形成可持续的输出模式;二是超越简单的肖像授权代言,寻求与国内有实力的体育品牌进行深度联名合作,共同开发产品线,共享收益与风险;三是利用他在学术界的人脉,推动印第安纳大学与国内顶尖高校在体育科学、运动医学、体育管理等前沿领域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,这既能提升整体项目的专业格调和社会影响力,也可能孵化出意想不到的商业机会。
李特看着屏幕上那逻辑严密、层层递进的架构图,眼睛微微发亮。这比他跟马修说的“自己搞点事情”要清晰、厚重得多。父亲不愧是搞物理的,连商业布局都像是在构建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模型,每一个节点都考虑到了输入输出和潜在的能量交换。
“爸,你这套东西,比马修那种光盯着代言费数字的玩法,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。”李特这话带着由衷的佩服。
李建国脸上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,带着学者式的谦逊和自信:“商业运作,底层逻辑依旧是资源优化和效率最大化。我们手握的牌具有独特性,就不能遵循常规市场的玩法。耐克、阿迪达斯他们评估的,是你当前的赛场表现和未来不确定的市场潜力。而我们要做的,是将这份潜力,转化为一个他们无法忽视、甚至需要主动寻求合作的、实实在在的生态圈。到了那时,谈判的主动权,自然就在我们手中。”
“生态圈……”李特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,感觉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。球场上的搏杀是肌肉碰撞、汗液飞溅的硬仗;而此刻父亲描绘的图景,是另一个战场,不见硝烟,却同样需要深远的谋略、坚韧的耐心,以及关键时刻精准出击的决断力。
“妈那边,压力会不会太大了?”李特想起母亲苏梅以往更多是处理些人情往来和零散业务,真要独立运作一个目标如此明确的公司,挑战不小。
“你母亲的能力,远超你的想象。”李建国的语气十分肯定,“过去只是缺乏一个清晰的战略路径和足够的资源支持。现在,方向已经明确,而你这块冠军招牌,就是最硬的‘资源’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当然,我们这边也需要开始物色和组建一个小而精的专业团队了,至少法务和财务方面的人,必须尽快到位。”
李特点点头,目光再次落回屏幕上的商业架构图。冠军的狂欢已经过去,香槟的泡沫早已消散。但一种新的、更持久的兴奋感,正伴随着书房里沉稳的敲击声和屏幕上冰冷的蓝图,在他心底慢慢升腾。前方的路,似乎比刚刚结束的那个赛季,更加广阔,也更具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