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最佳新秀(2/2)
李特有点发懵地接过队友们递过来的香槟(虽然是训练日,但这帮家伙不知道从哪儿变出来的),脑子里飞快地转着。喜悦?当然有,这毕竟是硬荣誉。但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。
小斯数据更好,大姚话题度更高。为什么最终是他?因为他站在东部第一的球队,因为他的“全面”和“防守”更符合一支争冠队伍的价值取向,更因为……斯特恩总裁的那个晚宴?
他想起父亲李建国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,想起妹妹电话里那句“平台、影响力”。NbA,从来就不只是打打杀杀,更是人情世故,是名利场,是需要被“看见”和被“需要”的地方。他这个美国培养的中国天才,学霸背景,防守起家,团队至上的形象,或许正好契合了联盟某种更深层次的推广需求,尤其是在大姚已经打开东方大门之后。
自己,不知不觉间,成了这盘大棋里的一颗棋子,或者说,一个被选中的符号。
第一轮季后赛打完,有个短暂的喘息期。李特开车回到布卢明顿的家里,打算清净天,顺便让老妈苏梅做点正宗的中餐犒劳一下被营养餐折磨的胃。
晚饭后,李雪叽叽喳喳地围着李特问东问西,非要他讲怎么防皮尔斯垃圾话的细节。李建国照例话不多,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,偶尔抬眼看看儿子。
等李雪被老妈赶去写作业,客厅里只剩下父子俩时,李建国放下报纸,摘下眼镜擦了擦。
“那个奖,拿到了?”他语气平淡,好像问的是今天天气怎么样。
“嗯,拿到了。”李特点点头,看向父亲,“爸,你参加的那个晚宴……”
李建国抬手,轻轻摆了摆,打断了他:“斯特恩总裁是个很有远见的人。他关心联盟的全球化,特别是亚洲市场的发展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平静地看着儿子,“我只是一个大学教授,恰巧有个在NbA打球的儿子,和他聊了聊运动科学和数据建模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前景。仅此而已。”
李特没说话,等着父亲的下文。
李建国站起身,走到李特身边,手放在他结实的肩膀上,力道沉稳。“小特,我的出现,或者说,我所能提供的任何一点点微不足道的‘帮助’,都只是锦上添花。根本原因在于,你自己打出了身价。你的数据本身就很耀眼,或许不如有些人得分高,但在懂行的人眼里,你的效率值,你对胜利的贡献,无可挑剔。”
他微微俯身,声音压低了些,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:“记住,在这个联盟,或者说在任何领域,当你自己越成功,站得越高,你会发现,许多原来你觉得困难重重的事情,会变得简单,甚至会有人主动帮你铺路。实力,是最好的敲门砖,也是最好的护身符。”
李特看着父亲深邃的眼睛,心里那点因为“名利场”而产生的微妙情绪,渐渐沉淀下来。他明白了父亲的意思。斯特恩的青睐,或许有父亲在合适场合出现带来的那一丝契机,但最终决定奖项归属的,还是他一个赛季下来,用一次次拼抢、一个个预判、一场场胜利积累起来的资本。NbA是名利场不假,但这个场子,最终还是要靠球场上的硬实力来说话。
“我知道了,爸。”李特深吸一口气,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,“第二轮要开始了,我在家睡一晚上我就走了。”
李建国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,拍了拍儿子的肩膀:“去吧。家里没事,专心打球。”
名利场?他当然会继续在这个场子里周旋。但对他来说,一切的前提,还是得在场上,用那些“肉碰肉”的方式,把对手彻底打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