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家宴与蓝图(2/2)
“其次,是品牌合作。但我不想只做那种拍拍照、露个脸的代言人。我希望是深度合作,甚至是联名设计。比如,如果和运动品牌合作,我希望能有融入我个人元素——比如‘合理’、‘掌控’这些理念的系列产品,不仅仅是印个logo。科技产品也是,我可以代言,但更希望参与体验优化,我的形象应该与‘智慧’、‘高效’挂钩,这和我球场上的标签一致。”
李建国点点头:“差异化定位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很好。但这对你自身的要求很高,你需要真正懂这些东西,而不只是个幌子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李特继续在纸上画着,“第三,是内容。我想建立自己的渠道,不是传统的采访,而是更直接的方式。也许是通过新兴的网络平台,分享我的训练、比赛心得,甚至是一些生活片段,拉近和球迷,尤其是国内球迷的距离。让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球员,更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有想法的人。这会极大增强粉丝粘性。”
“类似于个人品牌的媒体矩阵?”李建国精准地找到了术语。
“对!”李特眼睛一亮,“第四,是更长远的。利用我的影响力,涉足一些有潜力的领域。比如,投资或创立一个专注于科学化、数据化训练的训练营或者机构,将NbA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,结合我爸你的那些模型,”他笑着指了指李建国身后写满公式的白板,“引入国内。这不仅能赚钱,更能真正帮助中国篮球的提升,形成良性循环。甚至未来,可以涉及体育经纪、体育科技等领域……”
李特侃侃而谈,将他这半年观察、思考的碎片,逐渐拼凑成一个清晰的商业蓝图脉络。他谈到了如何利用中美两地的信息差和资源差,如何将个人Ip价值最大化,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反哺他篮球事业,甚至超越篮球的商业帝国。
李建国安静地听着,没有打断。直到李特说完,他才缓缓开口:“思路很清晰,超出了我的预期。你对市场脉搏的把握,尤其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认知,很准确。”他习惯性地用分析的口吻说,“你的计划有几个关键节点:一,持续优异的球场表现,这是所有一切的基石和放大器。二,需要组建一个顶尖的、值得信任的专业团队,涵盖商业、法律、公关、财务。三,时机选择很重要,每一步都要踩在点上,不能冒进,也不能错过窗口期。”
他拿起笔,在李特的草图上补充了几点:“前期,可以专注于1到2个核心品牌的深度合作,打造样板。内容输出要保持质量和调性,宁缺毋滥。训练营的想法很好,但需要更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资源整合方案。”他抬起头,目光深邃地看着儿子,“归根结底,李特,这一切的根源,在于你自身够不够‘硬’。你的篮球生涯能走多远,你的商业蓝图就能铺多大。球场上的每一次成功,都会为你场外的布局增加最重的筹码。”
李特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我知道。爸,谢谢你。”
这次谈话,不像父子,更像是一次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。李建国用他科学家的严谨逻辑,帮李特完善了前期的构想,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和关键点。而李特,则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商业嗅觉和野心。
离开书房时,李特感觉心中的蓝图更加清晰,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。但他喜欢这种挑战。篮球场上的掌控感让他着迷,而构建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可能性,同样让他血脉贲张。他知道,这条路充满荆棘,但他已经看到了方向,并且准备好了工具。现在,他需要回到亚特兰大的聚光灯下,用全明星舞台的表现,为他的帝国,打下第一根坚实的地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