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科幻次元 > 篮坛的荣耀 > 第24章 科学的阶梯

第24章 科学的阶梯(1/2)

目录

家庭的支持一旦落到实处,立刻变成了实打实的推进器。决定参加NbA选秀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,随之而来的是更高强度、更有针对性的备战。而这次,李特身后不再只有大学的训练团队,整个家庭资源都开足马力,给他铺了条通往最高篮球殿堂的科学阶梯。

李建国教授那份分析报告只是个开头。他动用了自己的学术人脉,一位在NASA搞材料动力学研究、同时是个铁杆篮球迷的老同学,被请来用业余时间分析了李特的投篮动作。靠着复杂的流体力学和刚体动力学模型,给出了极其精细的手指拨球角度和出手时机优化建议,目标是让他的投篮在不同疲劳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。

另一位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着名运动康复中心当主管的朋友,则被请来给李特量身定制了一套防伤病训练方案,重点强化脚踝、膝盖和核心肌群。这些方案都是基于大量NbA球员伤病史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出的。

家里的车库被改成了个临时训练中心。除了常规的杠铃、哑铃,还添置了训练反应速度的特制灯光设备、练平衡的不稳定平面训练器,甚至还有套连着电脑的高速摄像机系统,专门用来捕捉和分析李特的每个技术动作细节——从防守滑步的步幅与重心,到起跳封盖时手臂的伸展角度。

特特,数据显示你连续起跳后的第二次起跳高度平均下降百分之五点七,李建国会指着屏幕上慢放的录像和数据曲线说,得加强磷酸原系统的恢复效率。这套间歇式弹跳训练方案,应该能把它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。

母亲苏梅负责后勤保障,靠着在学校、学术圈和太太圈的人脉推荐:精心规划李特每天的饮食,确保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的精确摄入量和时机。家里冰箱塞满了各种健康食材和定制配送的营养餐。她甚至调整了李特的作息表,把睡眠科学也纳入训练计划,保证深度睡眠时长,还用特定频率的音乐帮他放松精神、恢复专注力。

巨大的投入开始见效。在科学到近乎严苛的训练下,李特的身体肉眼可见地变化着。体重稳步增加,肌肉线条更分明,特别是肩背和核心区域的力量明显增强,体脂率反而降了。纵跳摸高数据在训练师的记录表上一次次刷新。曾经略显单薄的身材,正快速向NbA级别的锋线体型靠拢。

技术打磨也更精细了。除了保持和提升三分射程与稳定性,训练师着重强化了他的持球进攻能力。针对他的身体特点,设计了一套利用步幅和节奏变化而非纯粹爆发力的突破技巧,还有怎么利用身体宽度和臂展在对抗后完成终结。

李特完全沉浸在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提升过程里。这感觉特别熟悉,就像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,每一步都有公式、数据和最优解。他特享受这种通过精确努力就能看到明确回报的感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