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 科举揽才与凤阁春深(1/2)
建安二十一年秋,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,在襄阳、洛阳、成都、邺城、建业这五座后秦帝国最为重要的都市同时拉开帷幕。首届“启元科举”大典,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,席卷了整个天下。无数寒门士子、能工巧匠、武士豪杰,怀揣着跃龙门的梦想,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五大考院。
襄阳城,作为帝国的临时中枢和荆襄根本,自然成为了此次科举的核心。主考院设在原州牧府扩建而成的“文华殿”前。这一日,旌旗招展,甲士肃立。皇帝林羽亲乘銮驾,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,驾临考场。他并未端坐于高堂之上,而是缓步穿行于一个个考棚之间,目光扫过那些或紧张、或激动、或奋笔疾书的士子脸庞。天子的亲临,无疑给所有考生,尤其是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,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与此同时,丞相诸葛亮受命巡考洛阳,军师庞统巡成都,尚书令荀彧巡邺城,司空鲁肃(暂释以示恩宠)巡建业。五都同考,天下瞩目,标志着后秦选官制度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。
【系统提示】:史诗级事件“启元科举”正式开启。天下寒门士气达到顶峰,人才吸引力大幅提升。】
月余之后,五大考院金榜齐发,天下震动。
襄阳主榜之下,人山人海,欢呼与叹息交织。文科三甲尤为引人注目:状元林枫(字子谦),乃寒门子弟,其治国策论直指时弊,提出“均田减赋、鼓励工商”之策,深得圣心;榜眼苏沐晨(字文渊),出身士族,诗词案判俱佳,处事圆融;更令人惊讶的是探花竟是一位女子苏芸(字清婉),其精于算术经济,所呈“税制革新策”数据详实,逻辑严密,打破了女子不入科场的旧例。
武科之中,状元石猛(字镇岳) 力能扛鼎,擅使巨斧;榜眼水灵儿(字清漪) 乃将门之后,精通水战;探花萧战(字破虏) 出身边军,骑射无双。工科三贤则为墨衡(字机巧)、田禾(字丰年)、巧姑(字慧心),皆在各自领域有创新之举。
林羽于襄阳皇宫设琼林宴,亲自款待新科进士。宴上,他见才心喜,当场授林枫为翰林院修撰,入尚书台学习;石猛入车骑将军张飞麾下效力;墨衡入将作监,掌百工事宜。其余进士皆量才授官,大批寒门才俊涌入朝堂地方,士族把持选官的局面被彻底打破,新朝气象为之一新。
【系统提示】:完成里程碑事件“开创科举”。获得特质【天下归心】(人才吸引力永久大幅提升,寒门忠诚度Ax)。朝廷行政效率+20%,科技研发速度+15%。
科举大典的喧嚣过后,林羽将目光投向宫内。
是夜,他率先召见才女蔡琰(文妃)侍寝。兰台阁内,烛影摇红。蔡琰已沐浴更衣,身着素雅宫装,少了几分才女的清高,多了几分女子的柔顺。林羽并未急于求成,而是与她品茗夜话,谈论诗书典籍,天下文章。蔡琰初时略显拘谨,但谈及平生所学,渐渐忘情,言辞精妙,见解独到。林羽欣赏其智慧与沉静,亦在言谈间抚慰其半生飘零。蔡琰感念知遇之恩与此刻温情,心中那份因才高和坎坷而生的孤寂疏离,渐渐化为归属与仰慕。水到渠成之际,林羽自然将其拥入罗帐,尽享才女风情。次日,林羽对蔡琰的才情与心性甚为满意,单独召见,赐下一枚【驻颜长生丹】。蔡琰手捧丹药,热泪盈眶,深深拜倒:“臣妾……必以余生才学,辅佐陛下,润泽文教!”
隔日,林羽又召祝融夫人(焰妃)。南宫偏殿,氛围与蔡琰处截然不同。祝融夫人一身火红劲装,野性难驯中带着对强者的敬畏。林羽以霸者之姿临之,祝融夫人初始尚有倔强,但在林羽绝对的权威与力量面前,终被彻底征服,化为绕指柔。临幸后,林羽亦赐其长生丹。祝融夫人手捧丹药,眼中闪烁着狂热与忠诚:“陛下真乃天神!祝融愿永世追随,虽九死其犹未悔!” 这两次单独、有针对性的赐丹,比盛大仪式更显恩宠的珍贵,也向后宫明确传递了“恩宠需基于亲密接触与绝对忠诚”的信号。
处理完核心妃嫔之事,林羽终于摆驾“储秀阁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