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 巴蜀风云与铜雀暗谋(2/2)
曹丕沉吟片刻,缓缓点头:“……便依汝计行事。务必隐秘,一击必中!” 一场针对曹植集团核心人物的阴谋,在铜雀台的阴影下悄然展开。北方的局势,正朝着有利于林羽的方向加速演变。
四、 江东观望,鲁肃使荆
江东,建业。孙权对林羽轻取汉中、威压巴蜀的势头,心情极为复杂。既庆幸盟友强大可共抗曹操,又深感其势大难制,恐成心腹之患。周瑜、鲁肃亦各持己见。周瑜认为应加紧整顿军备,趁林羽精力西顾之机,向淮南或荆州方向适度扩张;鲁肃则坚持维护联盟,主张派人赴襄阳祝贺,并探听林羽真实意图。
最终,孙权采纳鲁肃之议,派其再次出使襄阳。鲁肃此行,明为祝贺林羽得汉中,实则为孙权探寻林羽下一步战略方向,并试探其对江东的态度。
五、 内宅微澜,昭儿显智
襄阳州牧府内,看似和谐的表面下,亦有微澜。孙尚香性格活泼,好动不喜静,时而在府中骑马射箭,引得众人侧目。周芷以主母之姿,宽容待之,但偶尔也会对林羽流露出些许担忧。甘夫人入府后,与糜贞相伴,深居简出,倒也安宁。
一日,林羽偶至府中学舍,考察子女及义子司马师、司马昭学业。年仅数岁的司马昭应对问题时,思路之清晰、言辞之得体,远超其年龄,尤其对地理方位、兵马调动之事,显露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和领悟力。林羽心中暗自称奇,却也不由得升起一丝警惕。此子天资,恐不在其父司马懿之下,其母张春华平日教导,看来绝非仅是诗书礼仪。这份潜藏的聪慧与可能深埋的仇恨,是福是祸,犹未可知。
六、 系统抉择,蜀道之门
【系统提示:成功实施“攻心为上”策略,益州刘璋集团动摇度提升至65%。触发“巴蜀天命”任务!】
【请选择对益州的主要策略方向】:
【选项一:速战速决,武力迫降】
* 行动:集结汉中、荆州主力,以赵云、黄忠为先锋,张飞、马超为后继,多路并进,强攻入蜀。
* 收益:若成功可快速吞并益州,获得巨大资源。获得特质【雷霆万钧】。
* 风险:蜀道艰难,伤亡必大,后勤压力巨大,若久攻不下,恐生变数。【选项二:长期渗透,待其内溃】
* 行动:保持军事压力,重点通过张松、法正等内应,以及“谛听营”的离间,促使益州内部生变,争取刘璋投降或其部下献城。
* 收益:损失最小,可完整接收益州。获得特质【潜移默化】。
* 风险:耗时较长,期间曹操、孙权可能干预。林羽权衡利弊,深知“上兵伐谋”之理,倾向于第二种策略,但要求前线保持足够的威慑力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林羽的战略重心已稳稳指向西蜀,而北方的权力更迭、江东的疑虑观望,以及内部的细微变化,都如同水面下的暗礁,需要他以极大的智慧和耐心去应对。通往天府之国的大门,已缓缓开启一条缝隙,下一步是推开它,还是等待里面的人自己打开,需要最精准的拿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