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灵异恐怖 > 穿越成寡妇,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> 第343章 你俩躲屋里画啥呢,还不出来看太阳

第343章 你俩躲屋里画啥呢,还不出来看太阳(1/2)

目录

春分日,杏花村的天刚破了个白。

山雾未散,露水压枝,整个村子还沉浸在将醒未醒的静谧里。

可今日不同——官道尽头尘烟滚滚,一队披甲执旗的朝廷驿骑破雾而来,马蹄声惊飞了树梢寒鸦。

村口锣鼓早已备好,老少齐聚祠堂前。

今日是大日子:朝廷特使亲临,宣读嘉奖诏书。

“苏氏一门三代勤耕惠民,泽被乡里,赐‘仁农堂’匾额一方,钦准子孙世袭匠籍,田赋全免三年!此诏昭告天下,以彰良善!”

宣读毕,红绸高挂,金漆匾额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

鞭炮炸响,孩童欢呼,妇人们抹着眼角,仿佛这荣光是自家挣来的。

可就在这满村欢腾之时,有人忽然察觉不对劲。

“苏娘子呢?谢郎君呢?咋不见人影?”

众人四顾,苏家院门紧闭,连平日总蹲在墙头晒太阳的小孙儿也不见踪影。

喜庆的气氛悄然凝滞。

正疑惑间,一道纤细身影从侧门走出——是苏念安。

她一身素青布裙,发间无饰,手中却捧着一封朱砂封印的手札,步履沉稳地踏上祠堂石阶。

全场安静下来。

她展开手札,声音清亮如泉击石:“祖母与祖父已于昨夜签署《退耕书》,即日起,交出田契、酒坊印信、菌种库钥匙,全数移交‘七亭共治会’。”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张张错愕的脸,“他们……不再主事了。”

轰——

如同雷劈祠堂顶梁,人群炸开了锅。

“啥?退了?全交了?!”

“那以后谁定稻种轮作?谁审酒曲配比?”

“菌灯坏了找谁修?灶台不热归谁管?”

李小豆猛地冲上前,声音发抖:“小姐,是不是出什么事了?我们哪里做得不好?可以改的……”

念安摇头,眼底有泪光,却不落:“不是你们不行,是他们信你们能行。”

话音落下,罗十七突然仰头大笑,笑得眼里泛出血丝。

他一把扯下腰间佩刀——那是当年苏晚晴亲手为他打造的复健助具,也是他视为命根的武人象征。

“好啊,苏晚晴,谢云书!”他吼道,声震屋瓦,“你们这是连退路都给我们铺好了!教我们种地、酿酒、点灯,建会立规,连账本都编成口诀教娃娃背……现在倒好,拍拍屁股说走就走?”

没人接话。空气沉重得能拧出水来。

这时,苏家院门终于吱呀推开。

苏晚晴站在门槛内,一身洗得发白的靛蓝粗布衣,发髻用一根竹簪挽住,再无昔日商首风范。

她身后,谢云书一袭旧青衫,袖口磨出了毛边,手中拄着一根榆木拐杖——仍是那副病弱模样,眼神却清明如镜。

“我没有走。”苏晚晴缓缓开口,声音不大,却压下了所有喧嚣,“我只是把担子放下了。”

她一步步走下台阶,目光掠过每一张脸——那个曾饿得啃树皮如今开起面坊的张婶,那个瘸腿少年现在带着徒弟巡灯的李二牛,还有抱着孩子站在后排、怀里揣着《菌种养护手册》的年轻妇人……

“我初来时,灶冷屋塌,一人一口饭都难匀。”她轻声道,“可你们记得吗?我说过一句话——真正的富足,不是粮仓堆满,而是人人都知道怎么让粮仓自己长出来。”

谢云书跟上一步,接道:“我们搭了桥,修了路,也该让后来的人自己走。若你们永远等我们发令,那我们教的一切,才是真的死了。”

“可你们不能走!”一个老农扑通跪下,老泪纵横,“没有你们,这村子要散的!”

“不会散。”念安走上前,将一份册子递出,“这是‘七亭共治章程’,农、工、商、灯、医、学、匠七业自治,每月轮值议事,重大决策需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方可施行。菌种库设双钥制,田契入公匣,酒坊利润三成归公用基金……一切皆可查,人人皆可监。”

她顿了顿,声音坚定:“这不是结束,是开始。他们不是弃我们而去,是逼我们长大。”

人群沉默。

有人低头翻看章程,有人窃窃私语,更多人望着苏家那扇即将关闭的院门,心中翻江倒海。

苏晚晴转身欲回,却被一声唤住。

“阿奶!”

是她五岁的孙儿,抱着一只陶灯跑来,塞进她手里:“这是我做的,能亮半宿!你说过……灯火要传下去。”

她蹲下身,轻轻抱住他,在他耳边低语:“你会比奶奶更亮。”

然后起身,牵住谢云书的手,两人并肩走入院中。

门扉合拢,再未开启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