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武侠修真 > 叶法善:以道镇唐,力挫西域异教 > 第44章 道法非虚无,顺应自然智

第44章 道法非虚无,顺应自然智(2/2)

目录

说着,他提笔示范:朱砂在符纸上流畅游走,线条如水流般自然,却暗含力道。画到收尾处,他指尖凝起一丝雷气,轻轻点在符心,符纸竟微微颤动,发出细微的嗡鸣。

“你们看,”叶法善放下笔,“道法的‘虚’,是不执着于形式(如符纸的新旧);道法的‘实’,是紧扣本质(如气与心的配合)。就像治病,汤药是‘实’,但未必非要用某一味药(虚);同理,召雷可用符,可用咒,可用手印,形式可变(虚),但核心的“星气感应、心性驾驭”不能变(实)。”

为首的小道长捧着叶法善画的符,只觉掌心发烫,仿佛有股气在符纸里流转,他红着脸道:“弟子明白了,之前总想着‘符纸要够黄、朱砂要够红’,却忘了画符时该‘气沉丹田’,这便是执着于‘虚’,忽略了‘实’。”

叶法善点头:“正是这个道理。道法不是空中楼阁,是一步步修出来的功夫。就像观星,你得先认全二十八宿(实),才能谈星象分野(虚);你得先算准星轨运行(实),才能说天人感应(虚)。虚与实,就像树与影,树在,影才在;树茂,影才浓。”

他带三人到药圃,孙思邈正在采收黄芩。见他们过来,便笑着扬了扬手中的药材:“这黄芩能清热,但若不晒干、不切片(实),再好的药性也发挥不出来;可若只知晒干切片,不懂配伍(虚),也治不好病。你们看,医道与道法一样,都是‘虚不离实,实不碍虚’。”

年轻道士们蹲在药圃边,看着黄芩的根须缠绕在泥土里,忽然想起叶法善说的芦苇根——原来无论是药、是草、是道法,都得“扎进土里”才能活。

回去的路上,小道长忽然问:“那‘顺应自然’,是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用做,等着就行?”

叶法善指着路边的农夫:“你看他插秧,不是把秧苗往水里一扔就不管(非放任),也不是硬把秧苗插进石头缝(非强为),是顺着地势、按着行距,让秧苗能扎根、能采光(顺势而为)。顺应自然,是‘知其可为而为之,知其不可为而不为’,不是消极等待,是积极地‘合势’。”

他想起自己在骊山召雷救采药人时,后来改用“缓雷法”:先以雷气震松冰层(顺雷之威),再引溪水漫过冰层(顺水之势),最终冰融人救,这便是“不为硬劈,只为引导”的顺应智慧。

夕阳西下时,三个年轻道士拿着叶法善示范的符纸,在观前空地上练习。虽然雷气依旧微弱,但符纸的颤动越来越明显。叶法善站在廊下看着,忽然觉得,所谓“道法”,不过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“根”——像芦苇扎根于水,像黄芩扎根于土,像雷法扎根于星象与心性。根扎稳了,自然能在天地间,活出那份“虚中有实、实中含虚”的自在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