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武侠修真 > 叶法善:以道镇唐,力挫西域异教 > 第40章 玄都观初见,成玄英论“重玄″

第40章 玄都观初见,成玄英论“重玄″(2/2)

目录

另一个道士反驳:“水无常形,倒入杯则为杯形,倒入碗则为碗形,本无定相,应是‘无’!”

众人争论起来,堂内像开了锅。成玄英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,才缓缓道:“说它‘有’,它确实存在;说它‘无’,它又无定形。但若执着于‘有’,便会被杯中之水困住,忘了它能化作云、化作雨;若执着于‘无’,便会忽视它滋润万物的功用。这便是‘重玄’要破的执着——不仅要破‘有’,还要破‘无’,双遣两边,才能见道的真容。”

他放下水杯,目光扫过众人:“老子说‘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’,这‘重玄’,不是玄上加玄,搞得更神秘,是要让人跳出‘有’与‘无’的框框。比如谈‘道’,说它‘有’,它无形无象;说它‘无’,它又生成万物。唯有不执着于有,也不执着于无,才能明白道是什么。”

一个戴方巾的道士起身问道:“那星象与感应,是有还是无?若说有,看不见摸不着;若说无,又确实能影响人事。”

成玄英看向叶法善:“这位小友观星多年,不妨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叶法善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道:“晚辈以为,星象是‘有’,感应是‘无’;星象是‘形’,感应是‘神’。执着于星象的位置,计算得再精确,却不懂感应的妙处,便是着‘有’;忽视星象的指引,空谈感应的虚无,便是着‘无’。唯有既观星象之形,画出苍龙白虎的脉络,又悟感应之神,让雷气与星气共振,不滞于有,不沦于无,才算得‘重玄’之意。”

他想起自己画天球模型时,既用竹篾扎出有形的架子(有),又让小石子的位置随星象变动(无),两者相合,才能模拟星空运转。这道理,竟与“重玄”不谋而合。

成玄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说得好。就像雷法,令牌、符箓是‘有’,若无这些器物,初学者难以引动雷气;雷气、心念是‘无’,若只认令牌而不修心,雷法终究是皮毛。重玄之道,便是要‘双遣’——遣去有与无的分别,让心与法合一,星与雷相融,就像水与浪,浪是水的形(有),水是浪的质(无),本是一体,何必强分?”

叶法善听得心头豁然开朗:之前他总纠结于“气如何感应”,执着于找到一个具体的“媒介”,这便是“执有”;若能放下这种执着,明白感应本就是天地自然的流露,像花开叶落般自然而然,反而能更深刻地体会其中的妙处。

论道结束后,成玄英留叶法善在后园小住。他的住处很简单,一间茅屋,一张竹床,案上摆着几本注解《道德经》的书稿,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。

“重玄不是空谈,要在事上练。”成玄英指着窗外的竹子,“你看这竹,春天生笋(有),冬天落叶(无),它从不会执着于‘生’或‘死’,只是自然而然地生长、凋零。你的雷法也是如此,不必执着于‘召雷’的有,也不必执着于‘感应’的无,让雷气像竹一样,该生时生,该灭时灭,顺应自然,便是重玄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