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星占人事,预警先判(1/2)
夜幕像块巨大的黑布,将观星台罩在其中,唯有头顶的星辰亮如灯火。崔道演指着紫微垣,那里的星辰组成一座宫殿的形状,帝星居中,像块温润的玉印。“天上有三垣,地上有三界。紫微垣是天帝的宫城,太微垣是朝臣议事的地方,天市垣是百姓赶集的去处。这三垣一动,地上的人事就跟着变。”
叶法善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太微垣里有颗星特别亮,像枚悬在空中的玉印。“那是‘执法星’,管着地上的官司。它要是忽明忽暗,地上的案子就可能有冤情;它要是暗得看不见,保准有贪官污吏在作祟。”崔道演道,“天市垣里的‘帝座星’旁要是冒出颗新星,商界就得出个新贵人,把旧格局搅一搅。”
叶法善挠挠头:“星星离咱们这么远,怎么会管地上的事?”
“你看月亮圆缺,海水不也跟着涨落吗?”崔道演指着远处的渭水,“星气就像月光,人事就像潮汐,看着不相干,其实连着呢。星气一动,人心就跟着动,人心一动,人事就变了。”
他捡起块石子扔向渭水,激起一圈涟漪:“比如‘荧惑守心’,火星停在心宿不走,《天官篇》说‘大人易政,主去其宫’,不是说君王要换,是说重要的位置会有变动,这就是‘势’。就像这涟漪,石子一扔,水肯定会动,至于是大波纹还是小波纹,得看石子大小。”
叶法善想起在长安的事:一次他见贯索星(主监狱)发暗,像蒙了层灰,没过几日就听说刑部放了批轻刑犯;而文昌星(主文运)亮得晃眼那年,科举录取的人数比往年多了三成。他掏出竹简,认真记下“贯索暗,狱事缓;文昌明,文运兴”,忽然觉得这些星星像群懂事的信使,悄悄传递着天地的消息。
“但也不能全信。”崔道演敲敲他的竹简,“星占是看‘势’,不是算命。就像天气预报说要下雨,可能下也可能不下,但出门带把伞总没错。”
他带叶法善观测将星,那颗星忽明忽暗,像支快燃尽的蜡烛。“这星不稳,说明边疆战事难分胜负,要是这会儿派兵增援,多半损兵折将。”果不其然,过了几日就传来消息,唐军与突厥在边境僵持,谁也占不了便宜。
叶法善渐渐明白,星占不是预知未来,是提前察觉“风向”。就像航船看云识天气,不是知道哪片云会下雨,是知道风起了,该收帆了。
“雷法也得顺这‘势’。”崔道演道,“见将星暗,就别用强攻的雷法;见福星亮,再顺势出手,事半功倍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